專業音樂教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時間:2022-08-09 08:32:17

導語:專業音樂教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專業音樂教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摘要】音樂教法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中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課程,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未來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幼兒園教學質量。本文主要闡述了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緣由、教學流程、反思等主要內容。通過教學實踐應用,提高教學質量,改進不足之處。

【關鍵詞】學前兒童;音樂教法課;翻轉課堂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屬于學前教育專業“三教六法”之一的教法課,難度較高,專業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生的學習,旨在提高學生對學前教育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認識,全面掌握與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有關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學生今后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實踐工作的能力和素養。這也就是本門課程的根本目的與任務: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促進兒童全面、和諧、整體地發展。[1]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法課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緣由

(一)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

音樂教法課是在學前教育專業三年級上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需要學生有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一定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方面,學生已學習過《學前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等教育學方面的前置課程;音樂知識方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多數為未經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學生,在大一、大二開設的音樂方面課程中,涉及到鋼琴、聲樂、視唱練耳、基本樂理等內容,但課程開設的學期少,學生獲取的音樂知識有限,因此在音樂教法課中有一部分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會有畏難情緒。

(二)實踐內容較多,課堂時間不夠用

目前應用型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多存在教學方法傳統、重知識傳授輕能力提升等問題。同時,在高校課程總學時日益縮減的背景下,教法課的課時有限。音樂教法課的基礎理論難度較高,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中不易理解,教師將教授的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上,占用的課時較多,因此沒有較多的時間給到實踐教育上。為此,筆者嘗試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法課中。筆者從2018年開始,在音樂教法課中依托超星學習通實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三年的實踐,對該模式有了一定的切身體驗。翻轉課堂,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自主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其是一種教師提前創建視頻上傳至網絡,學生在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教學形態。整個過程分為課前自習、課堂討論、課后拓展三大環節。互聯網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教師課前準備的工作量比傳統教學模式要大。教師需要在課前把課堂學習所需要用到的導學任務單、視頻、課件、作業等上傳到云盤,并在學習通內布置課前任務,設置好學生課前學習的截止時間,引導學生能夠順利地參考導學方案完成任務。同時,教師還要參照后臺實時數據分析,隨時掌控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依據測試結果分析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知識盲點。還要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線上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思路,解決學生的疑惑,為課堂及時調整教學側重點提供依據,提高課堂效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需要在正式上課前登錄超星學習通app,按照教師的要求,在導學任務單的引導下明確學習思路,有序、積極地開展自主學習,完成課前預習任務,做好預習。同時,超星學習通資源儲備豐富,內含圖書、期刊、講座等一系列內容,學生獲取資料的方式會更加便捷,學習自主性會得到增強,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在筆者的摸索嘗試中,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1.微課內容回顧及補充討論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反饋驅動型翻轉模式,對于重要的知識點進行強調,選擇課前預習時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引導學生回顧微課的內容。對于微課中沒有包含的課程內容,采用知識擴展型翻轉模式,從核心知識點開始,引入相關的案例進行分析,或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自然過渡到新內容的講解。在課堂教學階段,由教師組織答疑、討論和總結,進一步鞏固知識建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2.課堂實踐討論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作為一門教法課,學習過程中離不開多實踐、多練習。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則會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實踐。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實踐,能夠更好地增強實踐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且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知識點較細,例如,學生在音樂活動試講中,對于學生扮演“教師”的過程,我們的關注點不僅僅在該名學生的教學行為上,還會從微觀的角度注意其教姿教態、精神面貌、示范行為、角色變化、提問狀況等。又如,關注學生在試講中對幼兒的反饋,比如小朋友做了一個動作,學生經常會用“噢你是這樣做的,噢他是那樣做的”之類的語言來介紹小朋友做的動作。我們不能用這樣的話,原因是教師如果這樣去講述的話,那么這個小朋友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樣子,其他小朋友也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樣子。我們一定要以“你用手指頭做了一個尖尖的蚊子的嘴巴,蚊子的翅膀很大,但是扇動得很慢”這種精確、精練的語言去描述他們做出來的動作。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教師應在課堂上做一個榜樣,告訴幼兒我們應該用精確、精練的語言來描述他人做出來的動作,這也會影響到幼兒的能力發展。因此,在實踐中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微小的知識點,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育人心態。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性,真正理解“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是要落實到一點一滴的小事上。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環節超星學習通互動系統為了達到提高課堂活躍度的目的,提供了覆蓋所有課堂教學活動的課堂互動功能。如搶答、選人、測驗、投票、多屏互動、討論上墻、課堂報告等功能的設置,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豐富了課堂的提問形式,多次試驗下來效果比想象中的更好。例如在音樂活動教案評講環節中,其他學生會由于礙于“面子”等原因,對該名同學的教案內容評價并不客觀。為此,筆者采用了“生生互評”的方式。筆者首先任務,在給定的作業完成時間到達后,開始生生互評。在生生互評中,筆者選擇了批作業者與做作業者均匿名的形式(只有教師端可以看到),每位同學將會隨機批閱5份作業,并給出詳細分值的互評指標,生生互評環節結束后,筆者再進行統一批改,來檢驗本次效果。最后的結果讓筆者沒有想到,基本上所有同學的評分都是有理有據、客觀公正的,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真寫下了評語,在扣分的地方標注了自己的理由。通過這個環節,能夠感受到學生的認真積極,匿名評分會使同學們減輕心理負擔,評價更為客觀。同時每位同學隨機批改5份作業,也意味著每一份作業都會有5個分數,最后取平均分。這種方式筆者認為在線下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在線上做起來則方便易操作。

(三)課后工作

一方面,做到及時解惑。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線上向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提問,由教師或組內學生表達各自的見解。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前、課堂、課后較為割裂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線上平臺,每節課學生的任何反饋,如簽到、討論、投票、測驗成績、預習情況等都會被統計保存下來,在考核評價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堅持以過程考核為主,可以更加客觀公正地評估學生的表現,有利于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方向,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實踐反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法課中,目前已進行三輪的教學實踐,參與實踐的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分別為65人、122人、178人。每一輪教學實踐都比上一輪更加成熟,效果更加明顯。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更高,為實踐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學生可以拓展思維,通過網絡去使用大量的優質教育資源,拓展知識面;突破了師生面對面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增加了師生溝通的機會;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等高階能力的提升明顯更為有利;線上平臺網絡數據使學業評價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在實踐中,筆者發現音樂教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課前自習階段,因學生能力或者自律性的差異帶來學習效果的差異。二是課堂討論環節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關鍵環節,但討論主題的難易程度會影響討論的質量。主題偏簡單或復雜,都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堂交流互動難以順利進行。如果討論不能順利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原定的高階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也會難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黃瑾,阮婷.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指導與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陳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藝術評鑒,2019.

[3]蔡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音樂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評<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J].教育發展研究,2018.

[4]葉瓊瓊.高校文科課程混合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文學教育,2021.

作者:李佳穎 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