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金融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11:47: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英文金融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英文研究論文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摘要】Today,withthedevelopmentofmulti-polarizationandeconomicglobalization,weshouldnottakeanegativeattitudetowardsfasteconomicdevelopment.Whatweshoulddoistostudythelawofitsdevelopmentandtrytoeliminateitsnegativeeffects.Fromthemid1970s,developingcountriesbegantoadoptstructuraleconomicliberalismandmacro-economicstabilizationpolicy.Theytriedtobreakawayfromtherigidtraditionalsystem,andkeepthestabilityofthenationalcurrencyatthesametime.But,al...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題名】FinancialCrisisComparisonandEnlightenment
【金融危機論文作者中文名】張靜;
【英文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崩潰;資本流動;危機預期;匯率制度;
【金融危機論文英文關鍵詞】FinancialCrisis;Collapse;CapitalFloating;PsychologicalExpectationsforCrisis;SystemofExchangeRate;
【論文中文摘要】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日益增強的今天,我們對經濟的迅速發展不能采取全盤肯定或否定的態度,而是應當認真研究其運動和發展的規律,盡量防范并消除其消極影響。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中國家陸續開始推行結構性的經濟自由化改革和宏觀經濟穩定計劃,以試圖打破傳統體制的僵化,并保持國內通貨的穩定。但所有的這些嘗試都未曾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問題,這些國家的宏觀經濟績效、國際收支狀況與國際外部經濟環境之間表現出日趨復雜的關系,特別是金融危機的頻繁爆發,地區性的危機通過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傳遞迅速向全球擴散,給國際金融體系和世界經濟發展造成沖擊。人們不禁要問:金融危機因何產生?筆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首先透徹地進行金融危機的因素分析---資本流動自由化的利弊、待機而動的國際投機資本、經濟基礎的衰敗、國內居民對危機的心理預期。接著將分析和敘述的方法相結合,著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英鎊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等發生過的金融危機事件進行實證分析和比較,從案例中歸納總結出結論:危機最初表現為固定匯率的瓦解,而后呈現出外匯市場、銀行、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出現崩潰的復雜癥狀。最后根據前...
金融畢業生實習打算
根據本科生培養方案及校歷規定,本學年本科生畢業實習計劃安排及要求如下:
1、畢業實習參加者為金融學專業一班11名留學生、國際與貿易專業15名留學生共計26人。
2、畢業實習時間為2008年2月25日至2008年3月28日。
3、2008年4月2日,學生將個人實習報告(2000字左右)、畢業實習鑒定與考核成績表交給指導老師。
4、畢業實習的組織方式采取以生源所在地為主,其他地點為輔的原則,建議學生回到家鄉所在地,到相關經濟部門參加實習。
5、對留學生的要求須按照學校及學院里的有關規定,認真完成實習計劃;凡未參與實習者將不能取得規定學分,不準予畢業。離校實習前,學生須攜帶金融學院出具的相關介紹信及“畢業實習鑒定表”。到實習單位實習時,向其出具介紹信;實習結束時由實習單位填具“畢業實習鑒定表”并加蓋公章。該鑒定表將作為考核學生畢業實習狀況的重要依據之一。應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參加實習工作,實習期間,須遵守實習單位的各項工作紀律及相關要求,講文明、講職業道德,不得發生損害實習單位利益的言行。實習結束返校后將實習報告(按教字[2006]56號格式要求,文件附后)及“畢業實習鑒定表”交與指導教師,由其評閱。凡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實習報告或“實習鑒定表”者,不能獲得畢業實習成績。
項目成本管理的問題及措施研究論文
關鍵詞:語言學商務英語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貿英語研究者應該努力的方向,即進一步做好基礎工作;從宏觀語言學的角度把握商務語言的研究,注意聯系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民俗學、交際學、傳播學來思考、探索商務英語的規律;從純語言學的圈子里跳出來,自覺地把語篇分析,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交際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理論同廣告學、市場營銷學、企業管理學、經濟學、消費心理學、國際貿易、國際商法、國際營銷、統計學和會計學結合起來。只有深入到商務實踐中去,才能建立起一門能有效地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應用學科———跨文化商務語言學。
一引言在世界經濟闊步邁向21世紀的時代,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商貿活動的許多領域,如,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對外勞務承包與合同、國際金融、涉外保險、國際旅游、海外投資、國際運輸等,所使用的英語統稱為商貿英語(BusinessEnglish)。它已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語言交際工具。可以說商貿英語控制著國際交流,國際交流離不開商貿英語。據統計,全世界16億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第二語言或外語的人群中幾乎90%的人每天都與商貿英語打交道,可見商貿英語的應用十分廣泛。對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而急迫的工作。但目前總結商務英語研究成果的論文極少,不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現狀和今后的發展狀況,而本文著重論及了這一點。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從路式成編寫的《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年—1989年)》與《外國語言學研究論文索引(1995年—1999年)》對比來看,商貿英語的研究有著突飛猛進的變化。11從數量上看:《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年—1989年)》涉及商貿英語研究的論文只有44篇。而《外國語言學研究論文索引(1995年—1999年)》,涉及此方面的論文多達280多篇,是1949至1989年總數的六倍之多。也就是說商貿語言的研究趨向活躍,研究論文數量有所增加。21從涉及的范圍來看:《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中的商貿英語論文面窄,只涉及語法學中冠詞與介詞(1篇);文體學(21篇);翻譯學(20篇);寫作教學(2篇),及一篇號召性文章。而《外國語言學研究論文索引(1995年—1999年)》的論文涉及面則加寬了:語法學(1篇)、詞義研究(1篇)、詞典編纂法(1篇)、詞典評論(1篇)、語用學(4篇)、篇章研究(8篇)、修辭學(6篇)、文體學(102篇)、翻譯學(240篇)、教學大綱(2篇)、教學經驗(15篇)。31從深度來看:《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1989)》的論文內容多為知識介紹性,涉及文體學的文獻綜述性或工作體會式。涉及翻譯學的論文也多為工作經驗體會式,如《產品廣告的英語》—《上海科技翻譯》1987年第2期、《談談我國出口商品商標的英譯》—《中國翻譯》1986年第5期、《淺談外貿英語函電的特點及中英互譯問題》—《翻譯通訊》1984年第9期等等。而從筆者收集的1995年后的論文來看,英語的研究則傾向于深入、細致,思維角度開闊了一些,進步較明顯。修辭學方面,論文涉及了音韻、語義等修辭手段、辭格、修辭功能、藝術等。文體學方面涉及面極廣,如選詞、語言策略、語言特點、文體特征、語體、語域、信息功能、表達方式、句式、句法特點、話語分析、委婉、文化、審美特征、模糊性、商務風格和大眾心理等等。翻譯方面則涉及了翻譯原則、理論。其次應熟悉品牌、國情、兼顧民族色彩,然后注意音韻貫通,譯出商標含義,最后商標的音韻節奏應簡練明快,風格應樸實無華。研究者們論及了進口商標翻譯常采用的五種方法:可保留原商標名的音韻美及異國情調的音譯法;可準確傳達原名信息及情感的直譯法;解釋性釋義的意譯法;利用漢字表音表意特點,精心選取適當漢字,音譯原文部分或全部發音的諧音取意法;用與原名有相近的語義表達功能,但帶明顯漢文化色彩的詞語來翻譯商品名稱的歸化法。劉法公提出商務漢英翻譯的忠實原則、準確原則、統一原則和它們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1]。還涉及了翻譯具體的實踐。例如《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的英譯》—《中國科技翻譯》1995年第4期、《工程合同翻譯的語法邏輯》—《中國科技翻譯》1996年第4期、《涉外經濟合同英譯的重復法》等。其中頓官剛論述到動詞的名詞化結構的形式及其翻譯方法—處理成動賓詞組和主謂詞組[2]。張向京從英漢語言對比的基礎探討經貿英語的特點(格式固定、用詞準確)和翻譯的省譯問題[3]。曹順發結合具體事例也談到廣告用語的翻譯[4]。張長明在《廣告漢英翻譯的現狀及改進辦法》中提到廣告翻譯的尷尬現狀和導致劣質譯作的主觀原因,如譯者的責任心不強,畸形的審美觀念,以及如何提高廣告英譯質量[5]。
這個時期的許多論文還與豐富的經濟活動相結合,涉及了經濟法規的英譯、經貿洽談會、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和國際營銷中的翻譯錯誤、商務合同的翻譯、招商引資材料、英文藥品說明書、財經英語、食品包裝上英譯文的調查分析、對外經貿活動中的計算方法、電傳文稿、國際貿易合同法律性條款、涉外公證書的英譯、金融英語的重要性等。傅傳良提出合同翻譯中應注意的專門用語Here2by,Hereto,Therein;專門詞組Providedthat,Inaccordancewith等[6];他還在《合同法律文件翻譯因詞特征之一—用詞正規》中列舉的中英文原文條款翻譯實例[7];揚暉探討的技術合同中商務詞匯和技術詞匯的若干譯法[8]。劉作永在《試談招投標文件的語言特點》中論述的因招標內容不同,同一單詞在不同的技術領域含義不同;招標文件的主動態與被動態的轉移受限。北竹提出英語公式用語的語言特點,如公示語的分類、其靜態與動態意義[9]。同時也涉及了語言學、翻譯學的結合點。例如商務英語的英漢語言差異、語義的可拓現象,語體特征、定語從句的理解、模糊信息處理技巧等。11與語言學理論的結合(1)語用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5期的《商務英語信函中的合作和禮貌》闡明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和諧、沖突、競爭等各類信函中的具體體現;《文化差異與商標翻譯的語用失誤—中國翻譯》2002年第3期說明商標的語言語用失誤的種種表現。薛瑜也具體分析商務英語信函中的合作原則,即數量、質量、關聯、方式準則,語用預設和會話含意[10]。蔣磊提出廣告語言的語用意
義和廣告翻譯的語用語言等效,社會語用等效;因文化差異導致的廣告翻譯的語用失效[11]。
商貿英語研究者的方向探討論文
關鍵詞:語言學商務英語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貿英語研究者應該努力的方向,即進一步做好基礎工作;從宏觀語言學的角度把握商務語言的研究,注意聯系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民俗學、交際學、傳播學來思考、探索商務英語的規律;從純語言學的圈子里跳出來,自覺地把語篇分析,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交際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理論同廣告學、市場營銷學、企業管理學、經濟學、消費心理學、國際貿易、國際商法、國際營銷、統計學和會計學結合起來。只有深入到商務實踐中去,才能建立起一門能有效地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應用學科———跨文化商務語言學。
一引言在世界經濟闊步邁向21世紀的時代,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商貿活動的許多領域,如,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對外勞務承包與合同、國際金融、涉外保險、國際旅游、海外投資、國際運輸等,所使用的英語統稱為商貿英語(BusinessEnglish)。它已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語言交際工具。可以說商貿英語控制著國際交流,國際交流離不開商貿英語。據統計,全世界16億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第二語言或外語的人群中幾乎90%的人每天都與商貿英語打交道,可見商貿英語的應用十分廣泛。對它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而急迫的工作。但目前總結商務英語研究成果的論文極少,不利于研究者了解其現狀和今后的發展狀況,而本文著重論及了這一點。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從路式成編寫的《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年—1989年)》與《外國語言學研究論文索引(1995年—1999年)》對比來看,商貿英語的研究有著突飛猛進的變化。11從數量上看:《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年—1989年)》涉及商貿英語研究的論文只有44篇。而《外國語言學研究論文索引(1995年—1999年)》,涉及此方面的論文多達280多篇,是1949至1989年總數的六倍之多。也就是說商貿語言的研究趨向活躍,研究論文數量有所增加。21從涉及的范圍來看:《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年—1989年)》中的商貿英語論文面窄,只涉及語法學中冠詞與介詞(1篇);文體學(21篇);翻譯學(20篇);寫作教學(2篇),及一篇號召性文章。而《外國語言學研究論文索引(1995年—1999年)》的論文涉及面則加寬了:語法學(1篇)、詞義研究(1篇)、詞典編纂法(1篇)、詞典評論(1篇)、語用學(4篇)、篇章研究(8篇)、修辭學(6篇)、文體學(102篇)、翻譯學(240篇)、教學大綱(2篇)、教學經驗(15篇)。31從深度來看:《外國語言研究論文索引(1949—1989)》的論文內容多為知識介紹性,涉及文體學的文獻綜述性或工作體會式。涉及翻譯學的論文也多為工作經驗體會式,如《產品廣告的英語》—《上海科技翻譯》1987年第2期、《談談我國出口商品商標的英譯》—《中國翻譯》1986年第5期、《淺談外貿英語函電的特點及中英互譯問題》—《翻譯通訊》1984年第9期等等。而從筆者收集的1995年后的論文來看,英語的研究則傾向于深入、細致,思維角度開闊了一些,進步較明顯。修辭學方面,論文涉及了音韻、語義等修辭手段、辭格、修辭功能、藝術等。文體學方面涉及面極廣,如選詞、語言策略、語言特點、文體特征、語體、語域、信息功能、表達方式、句式、句法特點、話語分析、委婉、文化、審美特征、模糊性、商務風格和大眾心理等等。翻譯方面則涉及了翻譯原則、理論。其次應熟悉品牌、國情、兼顧民族色彩,然后注意音韻貫通,譯出商標含義,最后商標的音韻節奏應簡練明快,風格應樸實無華。研究者們論及了進口商標翻譯常采用的五種方法:可保留原商標名的音韻美及異國情調的音譯法;可準確傳達原名信息及情感的直譯法;解釋性釋義的意譯法;利用漢字表音表意特點,精心選取適當漢字,音譯原文部分或全部發音的諧音取意法;用與原名有相近的語義表達功能,但帶明顯漢文化色彩的詞語來翻譯商品名稱的歸化法。劉法公提出商務漢英翻譯的忠實原則、準確原則、統一原則和它們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1]。還涉及了翻譯具體的實踐。例如《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的英譯》—《中國科技翻譯》1995年第4期、《工程合同翻譯的語法邏輯》—《中國科技翻譯》1996年第4期、《涉外經濟合同英譯的重復法》等。其中頓官剛論述到動詞的名詞化結構的形式及其翻譯方法—處理成動賓詞組和主謂詞組[2]。張向京從英漢語言對比的基礎探討經貿英語的特點(格式固定、用詞準確)和翻譯的省譯問題[3]。曹順發結合具體事例也談到廣告用語的翻譯[4]。張長明在《廣告漢英翻譯的現狀及改進辦法》中提到廣告翻譯的尷尬現狀和導致劣質譯作的主觀原因,如譯者的責任心不強,畸形的審美觀念,以及如何提高廣告英譯質量[5]。
這個時期的許多論文還與豐富的經濟活動相結合,涉及了經濟法規的英譯、經貿洽談會、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和國際營銷中的翻譯錯誤、商務合同的翻譯、招商引資材料、英文藥品說明書、財經英語、食品包裝上英譯文的調查分析、對外經貿活動中的計算方法、電傳文稿、國際貿易合同法律性條款、涉外公證書的英譯、金融英語的重要性等。傅傳良提出合同翻譯中應注意的專門用語Here2by,Hereto,Therein;專門詞組Providedthat,Inaccordancewith等[6];他還在《合同法律文件翻譯因詞特征之一—用詞正規》中列舉的中英文原文條款翻譯實例[7];揚暉探討的技術合同中商務詞匯和技術詞匯的若干譯法[8]。劉作永在《試談招投標文件的語言特點》中論述的因招標內容不同,同一單詞在不同的技術領域含義不同;招標文件的主動態與被動態的轉移受限。北竹提出英語公式用語的語言特點,如公示語的分類、其靜態與動態意義[9]。同時也涉及了語言學、翻譯學的結合點。例如商務英語的英漢語言差異、語義的可拓現象,語體特征、定語從句的理解、模糊信息處理技巧等。11與語言學理論的結合(1)語用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5期的《商務英語信函中的合作和禮貌》闡明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和諧、沖突、競爭等各類信函中的具體體現;《文化差異與商標翻譯的語用失誤—中國翻譯》2002年第3期說明商標的語言語用失誤的種種表現。薛瑜也具體分析商務英語信函中的合作原則,即數量、質量、關聯、方式準則,語用預設和會話含意[10]。蔣磊提出廣告語言的語用意
義和廣告翻譯的語用語言等效,社會語用等效;因文化差異導致的廣告翻譯的語用失效[11]。
《貨幣金融學》國際化課程建設探索
摘要:課程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需要推進課程體系的國際化。國際化課程不等同于雙語課程,它更強調國際化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貨幣金融學”是我校首批立項建設的國際化課程,在推進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授課團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課程;教學研究
一、引言
課程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國際化課程建設,需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促進和鼓勵學生思考、表達為目標。推動課程的國際化建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促進學生專業理論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
二、“金融學”課程體系國際化的內涵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愈來愈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熟悉國際化規則、掌握國際前沿知識的各類專業人才。課程是高等教育發展、教育國際化的基本載體。課程國際化是指課程建設在國際觀念的指導下,把國際的、跨文化的知識和觀念融合到課程中來,使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管理、教材建設、外語教學等形式,有利于培養具有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性人才的課程建設過程。[1]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課程體系不斷優化,可分為核心主干課程和各類選修課程兩大類。核心主干課程包括貨幣金融學、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管理學、證券投資學、公司金融等,基本涵蓋了金融學的主要領域;各類選修課程是各高校依據培養目標和模式設置的,比如國際貿易、投資銀行學、金融會計、國際投資等選修課程。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浪潮下,培養基礎扎實、適應性強的國際化金融人才,需要以國際化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基礎。金融學課程體系的國際化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2]第一,在現有的課程設計中增加國際課程,如世界經濟、國際法律、全球意識、國際關系等課程。第二,將國際化內容融入課程,使課程內容具有國際導向,以此發展學生的國際意識,培養學生在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社會工作環境下生存的能力。第三,課程實施的國際化,即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授課時間和地點等的國際化。
超文本網絡技術探究
論文關鍵詞:超文本技術;翻譯教學;教學資源;翻譯能力
論文摘要: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翻譯技巧,實現詞句之間的簡單對等,更應該培養學生對于各種信息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將超文本網絡技術應用于翻譯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更新了翻譯課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培養學生翻譯能力。
2000年盧思源教授就曾提出,“當前高等院校的翻譯教學和口、筆譯翻譯人才的培養都是跟不上我國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國家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文藝領域,涉及當代社會經濟、科技等實用領域的翻譯已上升為翻譯實踐的主體”。Ci7然而,時至今日,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翻譯課程設置仍以語言文學為主,大多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以后,在從事商務往來、產品宣傳、新聞、法律、金融、廣告等實用性文體翻譯時感到捉襟見肘,難以勝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翻譯教學大多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主導,教學素材局限于有限的翻譯教材和雙語資料,教學內容主要著重于翻譯技巧的傳授和講解。然而,作為語言教學的一部分,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實現詞與詞或句與句的簡單對等,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雙語轉換能力和各種語言信息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在超文本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研究如何在超文本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更新翻譯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拓展翻譯理論教學,對于翻譯教學和翻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超文本網絡技術的內涵
超文本(hypertext)一詞誕生于1965年。當時,為了讓計算機能夠響應人的思維,方便地提供人們需要的信息,美國專家泰得·納爾遜(TedNelson)提出了一種利用計算機技術把相關文本組織在一起的方法,他將這種方法命名為“超文本(hypertext)"從此,“超文本”一詞得到世界的公認,成為表示非線性信息管理技術的專用詞匯。
香港電影現狀分析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
1997年之后,香港電影研究得到了美國、中國內地多方面的關注。憑借著百年來形成的強大電影工業、上千部的作品,及其特殊的殖民地身份,香港電影本身有著很多需要研究的方面。本文通過對中國內地、臺灣、香港本土和英文世界四個方面關于香港電影研究現狀的介紹,旨在提供具有學理性的圖譜描繪。針對目前的研究現狀,做出點題性的分析。
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商業城市,香港有著成熟的電影工業和悠久的電影史。它是全球性電影生產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影出口中心,香港制作的電影廣泛在東南亞及其日本、韓國、中國內地、臺灣發行放映,有著廣泛的影響。作為龐大的電影中心,對它進行一定的關注是有必要的。
香港一方面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文化上一脈傳承,并以粵語文化為主體;而另外,它又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是一個獨立的自由港,廣泛積極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這種復雜的社會狀況和文化分布,使得香港電影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本土特點。香港電影是屬于中國電影的一部分,同樣這樣百年的歷史,在人員、資本、文化等方面有著直接的聯系。對香港電影進行多方面的研究,重新看待中國電影百年的分布歷史,是十分有必要的。
香港作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其電影也有著鮮明的商業生產的特點,這種快產快銷、票房至上的觀點一直是學術界所不屑對待的,所以正式的香港電影研究起步很晚。香港本土一直多以報刊雜志評論為主,多在文中閑談影界瑣事,其自身研究直至1978年之后,才在每次香港國際電影節同時出版一本電影回顧的論文集,方始有較為正式的學術研究;而英文世界中,第一本關于香港電影的學術著作是查奕恩的《香港電影工業與觀眾之社會學研究》,這是同港大亞洲研究中心合作的一個項目;臺灣方面是在80年代之后,由焦雄屏及其一批高校學者,在注重臺灣電影研究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香港電影的重要性;而中國內地直至“九七”之后,才開始略有聲勢的小范圍的香港電影研究。這四個方面對于香港電影的研究各有側重,是目前關于香港電影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香港本土更全面詳細;英文世界方面頗具學理;臺灣注重兩地業界關系;大陸略重左派電影,及其香港電影和上海電影在戰前的關系。在下面的行文中,將會根據各自的重點,加以介紹。
一、中國內地方面
網絡技術應用于翻譯教學探索
論文關鍵詞:超文本技術;翻譯教學;教學資源;翻譯能力
論文摘要: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翻譯技巧,實現詞句之間的簡單對等,更應該培養學生對于各種信息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將超文本網絡技術應用于翻譯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更新了翻譯課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培養學生翻譯能力。
2000年盧思源教授就曾提出,“當前高等院校的翻譯教學和口、筆譯翻譯人才的培養都是跟不上我國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國家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文藝領域,涉及當代社會經濟、科技等實用領域的翻譯已上升為翻譯實踐的主體”。Ci7然而,時至今日,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翻譯課程設置仍以語言文學為主,大多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以后,在從事商務往來、產品宣傳、新聞、法律、金融、廣告等實用性文體翻譯時感到捉襟見肘,難以勝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翻譯教學大多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主導,教學素材局限于有限的翻譯教材和雙語資料,教學內容主要著重于翻譯技巧的傳授和講解。然而,作為語言教學的一部分,翻譯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實現詞與詞或句與句的簡單對等,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雙語轉換能力和各種語言信息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在超文本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研究如何在超文本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更新翻譯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拓展翻譯理論教學,對于翻譯教學和翻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超文本網絡技術的內涵
超文本(hypertext)一詞誕生于1965年。當時,為了讓計算機能夠響應人的思維,方便地提供人們需要的信息,美國專家泰得·納爾遜(TedNelson)提出了一種利用計算機技術把相關文本組織在一起的方法,他將這種方法命名為“超文本(hypertext)"從此,“超文本”一詞得到世界的公認,成為表示非線性信息管理技術的專用詞匯。
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策略
摘要: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分析,針對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對商務英語專業定位進行策略研究。地方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需要設立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圍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會計、國際商務等五個應用型學科方向確定商科內涵的比較優勢定位。科學開設創新類及實踐實操課程,多渠道培養復合型師資隊伍,從而實現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結構配比的契合。
關鍵詞:廣東地方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專業建設;策略研究
如何定位商務英語專業中“商務”的內涵和外延是各地方本科院校專業學科建設發展亟待解決的課題。重點大學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有所差異,前者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后者是應用型專業人才。由于“商務”涉及的專業、技能以及相對應的工作崗位范疇較廣,那么必然的,商務英語“專”的內涵差異建設將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創新創業背景下,探討廣東地方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科建設方面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而給出相應策略,這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文獻綜述
商務英語專業是“外語+商務”跨學科、交叉性學科,其內容涉及語言文學、經濟、貿易、金融、財務、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諸多應用型和人文型學科領域。要想在短短四年時間將上述學科系統地掌握并非易事。針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跨學科、交叉性學科特點,許多學者從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機制設置、專業定位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平洪(2009)認為,在英語課程中加入商務的內容并沒有恰當而清晰地給出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定位。商務英語專業應是英語語言本科主干課程和商務專業本科主干課程的有機結合:在夯實英語語言聽說讀寫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以全英教學的授課方式來完成商科課程的講授[1]。曾利沙(2010)就商務英語專業的體系差異性定位和比較優勢特色進行了論述。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著重商科專業性專題研究,譬如國內外商貿、財政、金融、企業管理等領域中的現狀及其熱點、前沿問題的討論與對策性研究。教師在做好教學、研究引導的同時,完善案例庫和資源庫,如建立專業領域理論知識體系檔案及其關鍵詞、學科或專業理論概念詞條等,以彌補專業教材內容的不足[2]。劉艷萍,鄧李肇(2010)從地方經濟對商務英語人才需求調查入手,結合本校畢業生以及在校學生學習需求調查,從辦學定位、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和實踐環節等方面將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學科建設目標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以英語為主,加強英語與商務結合的交叉學科建設”[3]。仲偉合,張武保,何家寧(2015)提出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應遵循八項原則:英語為本原則、商務為綱原則、增值復合原則、中外兼顧原則、知行合一原則、個性差異原則、動態變化原則、發展定向原則。仲偉合等學者提出,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首先且必然要重點學習中外商學知識、商務英語語言知識,進而要著重提升自身直接參與國際商務活動的能力[4]。李文輝(2015)參考了CDIO學習工程解決方案,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作為策略導向。進而將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能力四個層面,以此構建了基于CDIO的商務英語專業外貿人才培養機制。李文輝以哈爾濱金融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為例,針對商務英語教學特點,從課程群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實訓、實習和考核評估等方面對商務英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5]。孫毅(2016)以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為例,探討了該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定位,將該校“商務”有關課程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構建在三個課程群上:(1)會計學課程群;(2)管理學課程群;(3)法學課程群[6]。相關文獻表明,目前對于“商務”的內涵和外延仍舊沒有達成共識;關于英語知識(能力)和商務知識(能力)的有機結合,并沒有統一的范式或模板。而且,如何改革課程群,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目前尚缺乏這方面的研究。本文認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根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特色,結合本科院校的差異化優勢和特點。地方應用型高校要樹立服務地方經濟的意識,為地方經濟輸送相應的合格人才。本文通過研究廣東地方經濟特色,分析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給配比狀況,對該專業的定位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參考。
2人才需求與供給的結構分析
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職業技能調查報告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人才職業技能研究
【論文摘要】在21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才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培養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從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發,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所需職業技能需求做了調查研究。
國際貿易的專業人才不論來自何種途徑,其所需的基礎知識及職業技能的訓練都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但是,在現階段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學校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是否能適應當前的環境,并為企業所用,學校教育的課程與訓練活動是否能跟得上時代;在現今失業率的不斷提高,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中,培養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已刻不容緩,特別是高職院校。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一直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本研究從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發,探討國際貿易從業人員所需的專業技能,以作為高職教育專業規劃與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1研究范圍
職業所需的能力要求大致可區分為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人際能力、工作態度、判斷能力概念能力等六項本研究主要針對專業能力,即職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