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污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22:49: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資源污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求城市污水控制與水資源污染論文
摘要:水源與污水并沒有清晰的界限,指出認識上的一些誤區,認為用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在城市水資源和污染控制中應統籌考慮,解決水資源、水污染問題,從量上應避免和補償城市化給水循環帶來的干擾,從質上不要簡單地把水作為我們廢物的運輸工具。分析歐洲城市水資源與污水控制中幾個方面的得與失,指出傳統排水模式的缺陷,思考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水污染控制途徑。
關鍵詞:城市污水控制水資源污染
大量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水污染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大多數城市所面臨的現實。我們已經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弧線上走了很遠,應當“痛心疾首”。深圳治污理念之爭并不在于是否實現污水的達標排放,圓明園補水的背景遠遠超過事情本身。中國有600多個城市,無數的鄉鎮,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
一、認識上的誤區與水系統的整體觀
我們習慣了用上水和下水,給水和排水來界定水資源和水污染控制,所以解決水資源問題我們第一想到的是開源,而在防止水污染上把目標定在排放達標上。但高密度的人口和有限的水資源早已不允許我們這樣界定了,作為水源的河流常同時肩負著納污的重任。水污染控制本身也是開發、保護水資源。
我們習慣于把地下水和地表水分開考慮,通常當地面開始下沉時我們才直覺到過量開采地下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城市的規劃中很少考慮到地下水、地上水的相互聯系。
城市水資源污染治理與保護分析
摘要:水存在于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資源。但是,由于我國一直處于發展中國家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興建了大量的工業、農業產業,這導致我國現有的水資源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尤其是貼近人類生活的城市水,污染情況尤為嚴重,以至于有一些城市的水資源甚至出現短缺的現象,這給城市居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國家和政府針對水污染情況提高重視,加大對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解決水污染問題可以依靠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但是水資源保護工作光靠國家政府的手段是不夠的,廣大城市居民也應提高對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視,除了水資源保護,還應從自身做起,倡導節約用水。只有這樣多方合作,才能更好的解決水資源污染、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為人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用水,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
關鍵詞:城市水資源;水資源保護;水污染治理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資源,人類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不論是農業發展還是工業創新都離不開水資源,對水資源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卻因水污染導致可利用的水資源在不斷縮減,兩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導致我國水資源供不應求。因此,為了保障人們正常的生活用水,我國政府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來保護水資源,加強對水資源污染行為的處理力度,也要避免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開采,并且還要喚起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極力避免水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只有從多方面入手才能較為有效的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帶來的壓力。
1導致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和解決對策
1.1城市水資源污染的成因。水資源與人類的生活休戚相關,水污染是所有環境污染中導致的后果最為嚴重的污染。并且,造成水資源污染十分容易,導致水污染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一些大型工業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物廢水,工廠將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中,就可能會導致河流和地下水污染;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數量驟增,城市水資源被大量使用,從而也會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然而人們在生活中沒有環保意識,沒有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將生活中的污水肆意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資源的污染。雖然現在我國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且針對城市水污染,政府已經采取了一定的舉措,如在中國的一些城市都建立了城市污水加工處理廠,但是這些工廠處理污水的能力遠遠低于城市的發展速度。國家也要重視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像北方的一些城市,由于未對資源合理利用,過度開發地下水,使地下水的含量急劇下降,導致地下水位線快速的降低,導致地表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大面積塌方的現象,石油、煤炭、天然氣的過度開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地下水的污染。1.2城市水資源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對策。(1)建立綜合的水資源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我國水污染這一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解決現存的水資源污染問題要有與其長期奮戰的準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治理現有水資源污染的同時還要保護現有水資源不被污染,所以要采取預防與治理相結合的方案,嚴格把關各項可能會導致水污染的源頭,從根本上杜絕水污染再次發生的可摘要:水存在于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資源。但是,由于我國一直處于發展中國家地位,新中國成立能。其次,治理水污染不能閉門造車,有關部門要積極吸收國內外的優秀經驗,也要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每個人都不愿看到水資源被污染這種事情的發生,但是一旦發生一定要盡早解決。最后,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加大力度監管工業企業污水處理情況,除了制定污水排放指標以外,還要監督污水處理企業的日常工作流程,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抽查,對其中的不合格的地方要給予嚴重處罰。(2)運用先進治理技術。在城市水資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可以根據城市中人口的分布情況,分別進行集中污水處理和分散污水處理,在一些人口數量較多的城市就進行集中污水處理,相反就進行分散污水處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不影響污水處理后的水資源質量的情況下為國家節約一些污水處理方面的花費。(3)提倡污水循環利用。在更多的城市建立更多的污水處理廠,使污水廠處理污水的速度與制造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速度成正比。及時處理城市地下管道里的黑臭水體,清潔城市各種水體,污水處理廠要盡最大的努力減少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將處理后的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降到最低,符合排放標準才可以排放,使水質更清潔,可以再次循環利用,最終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4)河道生態修復。河道生態修復可以從三個方向入手,第一是清理河流底部的淤泥,這樣可以避免淤泥再次污染河道。第二就是生態護岸,簡單來說,就是以水位線為分割線,水位線以下可以用石塊建立水坡,建立木樁等,在水位線上方可以選用石板、鵝卵石等鋪設步道,還可以在水邊建立一些亭子,以供人們休息,為了美觀和美化生態環境,可以在斜坡上種植草坪,達到景觀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理念。最后,對一些不需要清淤的河道,可以通過種植水生動物,改善河道底部環境。若是河道的污染很嚴重,種植水生植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好的,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給底泥投放活化藥劑,加快水質的改善速度。(5)加強生產運營監督。從法律角度完善水資源污染的管理體系,嚴格按照法律制定的標準進行水環境保護工作,對一些工業工廠或個人排放不合格的廢水情況,一經發現必須嚴厲進行處罰。地方政府及一些環境部門應定期開展水環境保護工作知識宣講,加大城市水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同時對于一些工業工廠要不定期對其排放的污水進行水質檢查,并記錄水質的每一點變化,一旦發現水質中有害物質含量急劇增加,要及時進行排查,查找污染源,查明原因后要及時與上級領導報告,迅速的提出治理水資源污染的方案,降低水污染現象發生的可能。
2城市水資源浪費嚴重的成因和節約水資源的措施
水資源農業非點源污染研究論文
摘要:陜西省水資源不僅數量上短缺,在質量上也污染嚴重。農業生產中的非點源污染即高殘留毒害性農藥的應用、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禽畜糞便的任意排放是陜西水資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陜西農業非點源污染應從法律、政策、技術三個層面推動:制定和完善非點源污染防治的法律,并強化執法;制定以圍繞農業清潔生產為核心的產業鼓勵政策、風險分擔政策、財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以政策引導農民自覺采取有利于環境的行為;推廣安全的農藥施用技術、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科學的施肥技術、禽畜糞便資源化技術和緩沖帶構建技術等,為防治農業非點源污染提供技術保障。
關鍵詞:陜西;水資源;農業非點源污染;防治措施
一、陜西水資源污染現狀
水是干旱地區最為寶貴、無法替代和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是綠洲生命、生存和生產的基本前提條件,水資源應當由量與質兩個概念組成。陜西屬于缺水省,全省水資源總量為45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2%左右,耕地每畝平均占有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8%。關中、陜北人均、畝均占有地表水量分別為520立方米與232立方米,相當于全國水平的19.2%(相當于世界公認人均水資源最低標準的52%)和17.5%,屬于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1]
陜西水資源除了數量上的不足,在質量上也污染嚴重。2004年,陜西全省主要河流的23個斷面水質的監測,超標水質占監測斷面的51.9%,其中Ⅳ類水質占17.6%,Ⅴ類水質占21.3%,劣Ⅴ類水質占22%,主要污染物有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等。[2]2005年全省主要河流的40個監控斷面,18個斷面超過Ⅲ類標準,占45.0%,其中7個斷面屬Ⅳ類標準,占監測斷面的17.5%,11個屬劣Ⅴ類標準,占監測斷面的27.5%,主要污染物有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等。[3]2006年第一季度陜西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及下屬五個監測分中心對陜西主要河流23個重點水質斷面及4個重點水源地進行監測評價,在污染斷面中Ⅴ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的8.7%,劣于Ⅴ類水質的斷面占監測斷面的26.1%。[4]第二季度的監測Ⅳ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的4.35%,劣于Ⅴ類水質的斷面占監測斷面的30.43%。[5]
在陜西的六大水系中,渭河的污染歷次監測都是最嚴重的(渭河流域的農業產值占陜西農業總產值的50%),渭河是陜西的母親河,也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渭河的主體功能是農業灌溉,同時是寶雞、西安、咸陽、渭南等大中城市工業用水的主要補給源。統計渭河近年水質監測斷面資料顯示,全長818公里的干流河段,全年III類水質河段長占37.2%,1V類占12.2%,V類和劣V類水質的河段已超過渭河總長的一半,為50.6%。1991至2003年渭河氨氮年平均值為5.78毫克/升,是V類標準20毫克/升的2.89倍。污染最嚴重的監測斷面是“天江人渡”,年平均值為9.47毫克/升,是V類標準2.0毫克/升的4.7倍。峰值出現在7月份,氨氮濃度達到了24.06毫克/升,是V類標準2.0毫克/升的12.03倍。渭河污染尤以中下游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河段最為嚴重。渭河已成為一條黑河、臭河,其中干流中下游河段現已喪失了基本的水體功能。
我國水資源破壞和水污染的原因論文
摘要:面對水污染日益嚴重的形勢,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對策,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水資源;水污染;開發利用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而是人類社會正面臨的緊缺資源。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和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困擾著國計民生,而且也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國家已達四十多個。我國同樣面臨水資源緊缺的現實。我國人均占有水資源2700m3,僅相當于世界平均值的1/4。近年來,生產和生活用水需要量不斷增加,因此甚感水資源之不足。
一、我國水污染的狀況
1.1地表水體污染。我國污水的年排放總量已達600多億噸,其中80%以上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的污水。污水排放量的加快,使地表水體環境質量急劇惡化,江河湖海普遍受到污染,全國7大河流經過的主要大城市的河段,大部分水質污染嚴重,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有的已經不適宜作為飲用水源。
1.2地下水體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點“三氮”污染,硬度升高,酚、氰化物、砷、汞、鉻、氟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升高。這類物質不易分解,不易沉淀,并且容易被生物體富集轉化成毒性更強的有機化合物,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
淮河水資源管理論文
一、、現狀分析
(一)水資源概況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句話說的是淮河流域曾經是中國十分富饒的地區。淮河流域地處我國中東部,介于長江和黃河之間,位于東經112°~121°、北緯31°~36°之間,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江淮丘陵、淮陽運河及泰運河南堤與長江流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與黃河流域、山東半島毗鄰。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山東5省40個地級市,全長1000km,總落差1000m,流域面積共26.9萬km2,是我國5大河流之一。夏熱多雨、東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澇的轉變很突出。淮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828.47億m3,但流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21.4%,世界的6.8%。
(二)水資源主要問題
1.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率低
淮河流域水資源開發率已達53%,已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合理限度40%,而且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加大,開發成本增加。前五十年間,水資源開發利用都是選擇資源條件較好,投資少,見效快的先行進行建設,目前較容易開發的水資源一大部分被開發利用,今后進行水資源開發配置不僅要受到較多自然條件的限制,而且開發利用單方水所需要的建設資金也愈來愈多。這些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加重了水旱災害。地下水嚴重超采也導致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在淮河流域,水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河湖干涸,下游甚至中游都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斷流現象。
我國水環境問題的對策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綜觀我國水資源情況,面對水污染日益嚴重的形勢,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對策:減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產業結構調整、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開發新水源、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水環境水資源水污染開發利用。
引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潤了萬物、哺育了生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蓋著,而其中97%為海水,與我們平常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為冰川淡水,目前還很難利用。因此,人類所能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脅。農業、工業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斷提高導致了有限的淡水資源的分配競爭。為了避免水危機,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對供水和需水進行管理,減少污染和降低不斷增長的人口對環境的影響。
一、我國水資源現狀和水污染現狀
我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區分布不均目前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4,約為日本的1/2,美國1/4,俄羅斯的1/12。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我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水荒。
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護措施探討
摘要: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km2,但卻擁有大約14億的人口,致使水資源的人均占有率較低。在工業化發展時期,消耗了大量自然資源和能源,同時產生大量工業廢棄物,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工業廢水的排放,對河流、湖泊、地下水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水污染為代價換取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又由于沒有完善的水資源保護措施,使得水污染問題沒有實質性改變。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已經認識到水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我國不斷加大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興建水利工程,加強工業廢水管理,積極倡導農業綠色種植,通過有效地監管和治理,促進水資源保護工作的落實,確保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資源;水資源保護;水污染;水資源短缺
現階段,水資源保護工作主要面臨著3個問題。水污染問題。主要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人們生產生活產生了大量的廢水;工業廢水問題最為突出,未經過嚴格廢水處理,便排放到自然界中,污染了自然界中的水資源,其污染的程度也最大;農業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使用量過大,伴隨雨水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水資源短缺。究其原因有2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如,我國華北地區氣候持續偏旱,缺水形式非常嚴峻;人為影響,我國本身水資源人均占有率較低,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人均用水量不斷增長,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問題。水旱災害。近幾年,我國部分地區水災、旱災較多,對農業種植造成很大影響,糧食歉收問題比較嚴峻。
1水污染問題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1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水資源是農業種植不可或缺的因素,并決定著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同時也影響著糧食安全,農業種植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優質的水資源,可以促進農作物良好生長,如,位于內蒙古和寧夏自治區內的河套平原,是寧夏和內蒙古的農業區,灌溉用水主要來源于黃河,由于黃河水污染和斷流問題,對當地農業生產產生很大影響,甚至造成區域內糧食減產。在水資源保護工作中,政府需從糧食安全、綠色發展入手,對黃河水資源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從根本上治理黃河水污染問題,以水資源保護為前提,建立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兩者的可持續發展。1.2工業發展的影響。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水資源,需要達到一定使用標準方可用于產品生產,并不是所有的水資源都可用于工業生產。水質條件影響著工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工業布局,企業在設立工廠時,需要選擇具有優質水資源的地帶,所以水污染問題直接關系到區域內工業的發展狀況。工業生產過程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我國針對工業廢水問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作為工業廢水治理的主體法律,并使用《環境保護法》作為輔助性措施,加強工業廢水的監管力度;地方政府需建立完善的工業廢水排放管理制度,幫助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調整區域內的產業結構,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廢水處理方法,實現廢水的有效控制。由于水污染問題不斷深入,對區域內工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工業企業缺少資金的支撐,技術升級改造較為落后,產業轉型存在一定困難,使得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站穩腳跟。
2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保護措施
我國水資源管理對策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面臨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管理困境,并提出解決這一困境需要從制度、文化、領導力等角度系統重構水資源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目標。
(中經評論·北京)2007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對黃河、長江等四大流域的污染調查得出了驚人結論:四大流域的整體污染現狀已成為常態;同時,重點監控的9個大湖泊中整體水質為V類和劣V類水質的就達7個。V類水已不能和人體接觸,劣V類水更是喪失基本生態功能,甚至不能用作農業用水。如何合理利用保護水資源,促進經濟協調穩定發展,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流域性水資源管理困境
流域污染的常態性已經基本確定,水污染正伴隨工業化的高速推進從支流向干流、從城市向農村不斷蔓延發展。那么,為什么污染狀況沒有隨著近年來持續的治理行動而有所好轉呢?
(一)水資源的公共產品特性
水資源是公共資源,其產權常具有模糊性。流域內的每個團體或個人都難以具備界定明確的權力去維持流域環境不受污染和可持續利用。巴澤爾指出,當產權無法充分界定時,部分有價值的產權總是存在于公共領域,對公共領域中存在的可被攫取的資產價值將導致人們的尋租行為。當生產和消費行為帶來水資源污染時,其污染成本由全社會共同承擔,而產生的收益由排放者獨自占有;而且水資源污染給排放者自身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小于污染治理成本,從個人理性的角度出發,排放者沒有治理污染的動機,從而必然導致對水資源的過度污染和使用,治理產品的提供不足,這就是但丁所言的公共領地的悲劇。
我國水資源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面臨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管理困境,并提出解決這一困境需要從制度、文化、領導力等角度系統重構水資源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目標。
(中經評論·北京)2007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對黃河、長江等四大流域的污染調查得出了驚人結論:四大流域的整體污染現狀已成為常態;同時,重點監控的9個大湖泊中整體水質為V類和劣V類水質的就達7個。V類水已不能和人體接觸,劣V類水更是喪失基本生態功能,甚至不能用作農業用水。如何合理利用保護水資源,促進經濟協調穩定發展,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流域性水資源管理困境
流域污染的常態性已經基本確定,水污染正伴隨工業化的高速推進從支流向干流、從城市向農村不斷蔓延發展。那么,為什么污染狀況沒有隨著近年來持續的治理行動而有所好轉呢?
(一)水資源的公共產品特性
水資源是公共資源,其產權常具有模糊性。流域內的每個團體或個人都難以具備界定明確的權力去維持流域環境不受污染和可持續利用。巴澤爾指出,當產權無法充分界定時,部分有價值的產權總是存在于公共領域,對公共領域中存在的可被攫取的資產價值將導致人們的尋租行為。當生產和消費行為帶來水資源污染時,其污染成本由全社會共同承擔,而產生的收益由排放者獨自占有;而且水資源污染給排放者自身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小于污染治理成本,從個人理性的角度出發,排放者沒有治理污染的動機,從而必然導致對水資源的過度污染和使用,治理產品的提供不足,這就是但丁所言的公共領地的悲劇。
水資源管理困境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面臨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管理困境,并提出解決這一困境需要從制度、文化、領導力等角度系統重構水資源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目標。
(中經評論·北京)2007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對黃河、長江等四大流域的污染調查得出了驚人結論:四大流域的整體污染現狀已成為常態;同時,重點監控的9個大湖泊中整體水質為V類和劣V類水質的就達7個。V類水已不能和人體接觸,劣V類水更是喪失基本生態功能,甚至不能用作農業用水。如何合理利用保護水資源,促進經濟協調穩定發展,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流域性水資源管理困境
流域污染的常態性已經基本確定,水污染正伴隨工業化的高速推進從支流向干流、從城市向農村不斷蔓延發展。那么,為什么污染狀況沒有隨著近年來持續的治理行動而有所好轉呢?
(一)水資源的公共產品特性
水資源是公共資源,其產權常具有模糊性。流域內的每個團體或個人都難以具備界定明確的權力去維持流域環境不受污染和可持續利用。巴澤爾指出,當產權無法充分界定時,部分有價值的產權總是存在于公共領域,對公共領域中存在的可被攫取的資產價值將導致人們的尋租行為。當生產和消費行為帶來水資源污染時,其污染成本由全社會共同承擔,而產生的收益由排放者獨自占有;而且水資源污染給排放者自身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小于污染治理成本,從個人理性的角度出發,排放者沒有治理污染的動機,從而必然導致對水資源的過度污染和使用,治理產品的提供不足,這就是但丁所言的公共領地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