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典型案例分析

時間:2022-03-03 09:44:15

導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典型案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新形勢下,準確把握“三全育人”要義,對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充分發揮學院特色,著力于“三全育人”,構建了以“五位一體”導師制為核心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經過實踐檢驗,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關鍵詞:“三全育人”;就業指導;“五位一體”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中組部等八部門下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新時期做好高校就業工作,應依托于全員,重在全過程和全方位,根據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工作出現的新情況,轉變工作思維,建立健全“五位一體”導師制度,全員、全程、全方位投入到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的構建中,才能把就業指導工作落實到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上,實現畢業生有效就業[1]。

一、工作思路和步驟和步驟

就業指導工作按照“建設一流班子,錘煉一流隊伍,創造一流業績”的工作思路,以“三創促三成”教育管理理念,切實履行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一是抓實“三全育人”的四個著力點,構建“五位一體”導師制度,強化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二是著力構建育人格局,開展好就業創業培訓,加大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力度,激活校企供需鏈,奮力打好組合拳;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協同完善就業工作的綜合評價體系,注重發展維度[2]。

二、具體措施方案

(一)以“三創”計劃為綱,加強頂層設計

將就業指導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在頂層設計方面,學院領導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保落實等方面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提出創新、創業、創優的“三創”理念,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持續完善實踐育人模式,實施“一年一級一方案”的工作方案。1.全員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一是建立強力有效的全員化組織架構,成立“一把手工程”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義務,專門設立就業聯系人,對接校內外就業工作;二是深化制度體系建設,積極落實國家和學校要求,立足專業發展和學生實際,建立健全就業制度;三是建立精細化就業指導方案,建立良好家校溝通、校企合作渠道。在育人過程中,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進行優勢互補,利用集體的力量彌補個體的不足,共同當好學生的引路人。2.全過程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一是分年級抓好階段性就業教育,低年級階段以適應性教育和專業基礎及規劃教育為主,高年級則側重職業能力培訓、提升教育和就業實戰教育,通過專業實習、見習、企業合作班等形式開展實踐教育;二是分專業做好專業技能教育,依托專業協會,分專業進行專業技能的指導和各類專業大賽的組織籌備;三是分類別做好就業指導,根據學生需求和學院工作實際,對就業創業、考研、考公、征兵等進行分類別服務,由導師分門別類地做指導[3]。3.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平臺就業工作網格化、體系化、精細化。一是加強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導師通過理論宣講、就業形勢與政策分析、主題黨團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把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導和擇業指導,引導學生算經濟賬、發展賬和政治賬。二是完善學院的就業服務機構,組建由“輔導員+校友+朋輩+專任老師+企業”為一體的就業指導隊伍,開通就業咨詢幫扶熱線。三是完善學院的就業平臺,包括信息化建設平臺、專業學習平臺、生涯規劃服務平臺、專業技能培訓平臺、就業推薦平臺、就業實踐、實習基地平臺、就業幫扶平臺、家校溝通平臺等。

(二)以兩大課堂為本,推進教學改革

以第一課堂為基礎,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主要包括社會調查和實踐、學科專業技能競賽活動等多方面實踐活動。教師從新生專業導論課入手,在每一門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一是增設專業課導論課程,開啟“專業導論課程”,開創“4位教師+8個模塊”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在確立專業學習目標、制定專業學習計劃及提升自立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二是重視“第二課堂”建設,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形成“三層次、三模塊”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通過綜合素質測評,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引導。

(三)以隊伍建設為基礎,拓展育人渠道

學院注重帶好“三支隊伍”:一是帶好黨員隊伍,在專業引領、品德修為、社會實踐等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二是帶好高層次人才隊伍,為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三是帶好學生干部隊伍,充分發揮“榜樣效應”,形成“教管服同心同向,各盡其責合力育人”的局面。各系精心組織學業指導工作,開展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面試模擬大賽、易班精品專業課程等多樣化活動,提高思政育人成效,在幫扶學生學業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四)以關鍵領域為路徑,創新工作方式學院深化產教融合協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采用“3+1”模式(3年在校課程學習+1年企業實踐),通過開設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實驗班,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協作能力和綜合工作能力,近年來先后與廣西建工集團、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廣聯達股份有限公司、融創中國廣西分公司、南寧市勘察測繪地理信息院等40余家知名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校外實訓基地。

三、取得的成效分析

(一)已有的育人傳統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將學生的成長成才納入學院的內涵建設工程,并建立健全“五位一體”導師制度,即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學年論文指導、專業實習指導、畢業論文指導、就業指導五方面由指定專任教師全程指導,逐步走出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協調發展的特色之路,形成了“一個領導主體(學院黨委)—深入兩個陣地(課堂、宿舍)—樹立三個模范方陣(黨員隊伍、高層次人才隊伍、學生干部隊伍)”的育人傳統。初步實現“創新促學生發展成才,創業促教師發展成名,創優促學院發展成功”的發展目標。

(二)已建設的載體平臺

育人網絡落實各方責任,充分發揮教育合力。學院目前已建立良好的育人網絡,充分發揮教育合力。一是就業工作平臺“專門化”,確定專門工作人員、專門工作經費、場地的實地平臺建設,建立信息化建設平臺。二是就業服務平臺“立體化”,成立就業工作小組、任課教師以及專業協會組成的就業服務團隊,通過“三大課堂”聯動構建專業學習平臺;通過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程,以及榜樣引領構建學生生涯規劃服務平臺;通過教師指導學科競賽和就業推薦搭建專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推薦平臺;通過多家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搭建就業實踐平臺;通過協同學校招就處、心理咨詢中心、學工部等構建就業幫扶平臺。

(三)已構建的機制體制

制度構建保障落地,“四位一體”促進循環。學院制定了“管科大學堂”制度、“五位一體”導師制度、“學生綜合測評”制度等,以制度構建保障落地生根,形成教師、學生、用人單位、外部專家“四位一體”共建、質量標準不斷改善提高的良性循環機制,積極建設專業特色一體化項目。形成“黨政領導干部注重管理育人,專任教師注重教書育人,行政教輔注重服務育人”的育人機制。

四、經驗啟示

(一)立足學生實際,構建全員化的就業工作體系是基礎

就業指導工作要充分融合教育管理、指導服務、調查研究多方面的內容,以學生的專業特色和素質能力為實際出發點,構建全員化的就業工作體系,依托組織建構、制度保障、體系建設和精細方案等方式構建全員化工作體系,形成一套學院做后盾、教師重引導、企業強支持、三創辦推動、各支部參與、團委協調的運行模式。

(二)立足全面發展,構建全過程的就業工作體系是保障

就業指導工作要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完善從低年級基礎素質培養到高年級實踐能力養成的頂層設計,從基礎素質和職業素質兩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學生的就業指導要貫穿從入學到畢業始終,依據專業設置做好專業教育,根據學生就業方向分類別做好就業指導,構建從專業技能、心理健康、生涯規劃指導、創新創業指導、升學指導、就業法律普及、職場技能等方面的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

(三)利用多方載體,打造全方位的就業工作體系是關鍵

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時期做好高校就業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業工作體系應包括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學院五個縱向層面,以及就業服務機構、就業平臺、思想政治教育三個橫向維度。準確理解和把握新形勢下國家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最新政策,在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密切研判的基礎上,以學校的就業方針為指導,及時完善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就業服務,拓寬就業平臺。

參考文獻:

[1]賀筱華,潘光堂.后疫情時代研究生就業工作“三全育人”機制構建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03):32-37.

[2]劉東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重點維度協同育人策略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6):29-32.

[3]朱景凡,肖斌文.“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就業引導工作的路徑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22):34-39.

作者:周小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