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08:44:00

導語: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影響因素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對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的四個影響因子:教師素質、應試要求、新增內容的適用性、新高考的實施加以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以期有助于高中數學教師提升教育理念,豐富教學過程,進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程;影響因子

一、教師的素質對全面推行新課程的影響

1.知識、能力結構。新教材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傳統初等數學中次要的、較為陳舊的、用處不大的而且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同時新教材也增加了一些為進一步學習打基礎的、有著廣泛應用的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并把多項數學內容綜合編寫為一門,這就要求教師對刪減和增加的內容非常了解,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努力吃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會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

2.教學能力。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師必須深刻地意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這決定了教師應該給學生的不是單一的知識灌輸,而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知識板塊,而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

3.教育能力。新教材的實施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數學知識差異的多樣性,對教師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要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法。

4.教師培訓。新課程的推行也對我們的教師培訓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1)樹立牢固的課程意識。一是教師的主體意識。二是課程的生成意識。三是課程的資源意識。(2)樹立新的課程觀。一是確立整體的課程觀。二是樹立整合的課程觀。(3)更新教師的知識觀。

二、應試要求對全面推行新課程的影響

在應試教育中,本來具有一致性的“基礎”與“創新”關系卻成了一種沖突與排斥大大多于一致與互動的關系,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課程理念的實施,沒有收到預期的成效,繁重的課業任務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索、創新的能力,課程資源的欠缺也阻礙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實施。

三、新增內容的適用性(選修3、4)對全面推行新課程的影響

新課程中數學選修3、4的知識呈現方式和順序以及知識內容的教學目標要求與以往課程大大不同,造成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之間產生了很大矛盾,特別是在高考要求不明晰的情況下,難以把握好課程教學的深度、廣度,教師更感到難以適應。

四、新高考對新課程推行的影響

新高考對知識三個層次的要求由了解、理解和掌握、靈活和綜合運用這一要求變為了解、理解和掌握。其中新說明的了解增加了模仿要求(可理解為類比)。理解增加了清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夠用數學語言對它們作正確的描述,能初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現實問題,這對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應用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則相當于以往的靈活和綜合運用要求,增加了能夠對所列知識進行準確地刻畫或解釋、推導或證明、分類或歸納,相對而言說明中的要求更加明確。能力要求中思維能力變化為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其要求更加具體明確,更具操作性。新課程目標和新高考目標的一致性具體體現在教學過程,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王林全,吳有昌.數學教學與學業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2]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1.

[3]嚴士健.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改革[J].數學教育學報,1996,(1).

[4]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孫名符,謝海燕.新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與原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