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農業市場建設的創新

時間:2022-11-23 04:35:47

導語:當代農業市場建設的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農業市場建設的創新

本文作者:張旭崔志宇盧炳文工作單位:河北省平泉財政局

我國農業已進人新的發展階段,農產品供求關系已由數量制約為主轉變成由質量和品種制約為主,農業發展由主要受資源制約為主,轉變成主要受市場需求制約為主,農產品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人,已成為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在這一新的形勢下,財政支持農業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充分利用農業優勢資源,發展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產品,促進農民收人持續穩定增長。

一、管理創新,狠抓市場體系建設的著力點

財政部門應從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人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以股份制合作、專項補助、資金配套和貸款貼息等有效形式,積極引導信貸資金、農村集體經濟積累和農民增加對優勢農產品生產的投人,吸納社會閑置資金、外資等投人優勢農產品生產,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財政支農投人機制,使農業的增長向提高投資功效,低消耗、多產出、高效益的狀態轉變。

二、服務創新,找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切入點

一是著力興建農產品產業園區,使農產品生產和管理達到區域性園田式標準,提高產出率,增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具體做法上要“圍繞龍頭建基地,連片開發擴基地,突出特色強基地”,并采取資金、技術、政策“三位一體”傾斜基地村。同時遵循地區分工的要求,把農產品生產基地布局在最佳區域內,做到自然適宜、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二是著力發展龍頭企業,加粗延長農業產業鏈,強化帶動效益。充分挖掘龍頭企業的引導生產、深化加工、服務基地和開拓市場等綜合潛力,并通過發展龍頭企業把農民和農產品帶進國內外市場。同時,加大對優勢產區市場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在優勢農產品的集中產區,選擇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直接扶持或貼息貸款的辦法,集中資金扶持一批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在此基礎上,積極鼓勵組建各類優勢農產品行業協會,發揮其在產銷銜接、技術服務和協調價格等方面的作用。扶持農民專業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促進優勢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優勢互補”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切實起到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三是加大對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的扶持力度。在優勢農產品集中產區,有重點地建設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現代化的產地批發市場。

三、科技創新,占據市場體系建設的制高點

一是以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為目標,圍繞引進新品種和推廣新技術加強農村推廣體系建設,提高農民自身技術能力,進一步拓展農民增收的空間和渠道。二是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創造符合要求的科研和生產環境,以技術權威機構為依托,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三是廣辟資金渠道,增加農村科技教育投人,進行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生產技能。四是積極推廣“公司+科技+農戶”經營模式。以公司為龍頭,以高科技為手段,精心實施好農業品種、品質、技術等更新工程,推動傳統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標準化農業轉變。從而使農戶的土地資源、公司的效益和科技的成果共同結合,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財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