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14 08:24:10
導語: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浙江加工貿易的跨越式發展,是浙江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這些年來,加工貿易海外市場開拓以及國際生產需求帶動浙江經濟發展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促進省內配套產業的協調發展、省內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創造就業的機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浙江加工貿易的發展漸漸顯露出弊端。針對有關問題,我們應該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以創新觀念發揮浙江加工貿易的優勢,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加工貿易概念和分類
(一)加工貿易的概念
ProcessingTrade,中文表述為“加工貿易”,通常是指兩頭在外的貿易方式,即國外進口原料——國內加工——制成品出口。根據我國原外經貿部1999年的314號文件《加工貿易審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加工貿易是指境外保稅進口全部或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統稱進口料件),經境內企業加工或裝配后,制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
(二)加工貿易的分類
加工貿易的方式主要是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來料加工是指外商提供原材料,由加工商按要求進行加工裝配并收取加工費,再由外商進行銷售的一種業務,可以分為全部來料加工與部分來料加工。進料加工是指由經營企業支付進料費用,并將制成品外銷出口的一種加工貿易,經營企業承擔所有權與收益權。進料加工主要有兩種形式:自行加工和委托加工。
二、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浙江加工貿易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下文從加工貿易的發展規模、出口產品結構、貿易主體及出口地區四個方面來詮釋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現狀。
(一)發展規模
1.規模縮小,一般貿易仍占主導改革開放將近40年,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浙江加工貿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近幾年來,其發展卻呈現下降趨勢。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10年的487.63億美元降到了2015年的403.93億美元,而2016年加工貿易出口額與進口額同比分別下降了6.7%和8.6%。2011年一般貿易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是81.57%,直到2016年一般貿易額在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仍高達78.4%。①浙江對外貿易更依賴于一般貿易的發展,支撐出口的貿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貿易。2.發展方式以進料加工為主2011年—2016年,兩種方式的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都呈下降趨勢,但進料加工一直占據浙江加工貿易的主導地位。從1989年外經貿部頒布了有關加強進料加工復出口的通知后,極大地促進了進料加工發展,到2014年,進料加工總額占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93.10%,意味著浙江加工貿易已進入到投資形式的綜合發展階段。
(二)商品結構
從出口產品結構上來看,浙江加工貿易正在實現從初級產品到工業制成品的轉變。從歷年統計數據上來看,浙江工業制成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逐年增長,而初級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則逐年下降。從具體出口產品來看,機電產品已經成為了浙江加工貿易第一大的出口產品,緊接著是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再是服裝及衣著附件,高新技術產品排在最后。2015年機電產品跟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同比增長為4.7%和10%,而紡織及服裝等傳統產業產品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8%和2.6%。因此,傳統產業加工貿易呈現緩慢下降,而高新技術產業則逐步上升。
(三)加工主體
早期,浙江豐富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優勢凸顯,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選擇來浙江投資設廠。浙江加工貿易企業主要以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為主體,內資企業所占比重比較小。從2014年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的加工貿易額占浙江加工貿易總額的85.73%,而內資企業所占比重僅僅只有10.44%。(四)出口地區2012年到2016年,浙江加工貿易的出口逐年上升,進口總額則略微下降。浙江加工貿易出口地區主要集中在亞、歐、北美這三個洲,其中日本、東南亞聯盟、德國、美國這些國家或地區所占的比重較大;進口地區則分布在亞洲地區,即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以及東南亞聯盟。該分布表明浙江在參與國際化生產的過程中,上游產品(原料等)主要來源于亞洲地區,產品主要輸往歐美市場。
三、浙江加工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浙江加工貿易發展漸漸顯露出弊端,主要表現在產業層次低、品牌意識弱、人力資源短缺和配套能力不足這四個方面。
(一)產業層次低
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浙江加工貿易慢慢向更高層次的方向轉變,產品和產業結構也得到了優化。但高新技術產業的主體仍是外資企業,關鍵零部件生產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環節會被留在母國,勞動密集型等技術含量不高的環節才會轉移到浙江,從而使浙江產業的附加值較低,整體技術水平低。一直以來,浙江加工貿易出口都以紡織品、服裝等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因此,浙江加工貿易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尤其注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其向價值鏈的兩端發展。
(二)品牌意識弱
浙江加工貿易企業總體呈現出規模小的特點,大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這樣的企業往往對自身品牌的關注度很低,品牌意識薄弱,并且缺乏市場競爭意識,這樣很難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去。不少浙江加工貿易企業認為直接引進技術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節省了自我開發的時間。從技術創新這方面來看,多數加工貿易企業只是簡單地模仿,投入的技術與創新不足,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吸收和創新能力較差。
(三)人力資源短缺
當前,浙江加工企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在人員培訓方面,許多加工企業與其投資母公司的人才交流不暢,省內企業的管理層大都沒有機會參與到核心和關鍵技術的交流,技術培訓這方面也沒法做到很完善,甚至很多人員都得不到專業的培訓。加工貿易對專業技術人員有很大的需求,而中國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導致各行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專業人員尤其是高級研發人員的短缺。
(四)配套能力不足
關于加工貿易配套能力,由國內配套值=加工貿易的進出口差額(內需量)—加貿易企業的利潤(約為內需量的5%)—除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他生產消費(約為其內需量的10%)來加以衡量。從2010年到2015年,浙江加工貿易的國內配套值經歷了由上升再到下降這么一個趨勢,與周邊省市相比,2011年江蘇加工貿易國內配套值已達到661.96,而浙江加工貿易國內配套值卻還處在200以下的水平,遠遠低于江蘇省配套值,因此,浙江加工貿易配套能力發展還任重道遠。
四、促進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浙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下文從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1.完善管理體系
目前,在加工貿易的出口稅收監管方面有一些不甚合理的方面,對復出口的加工貿易貨物實行不同的“免、抵、退”政策,給政府監督部門帶來了更大的工作量與負擔。因此政府必須在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制度的同時,完善加工貿易的管理體系。加工貿易的管理,涉及多個管理部門,進一步增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力度,并且提升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綜合服務水平。同時,逐步實現與稅務、外匯、檢驗檢疫等的統一聯網,形成信息化的“大通關”機制,提升海關處理通關手續的效率。
2.提升配套能力
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實際上就是提高產業的關聯度,來形成產業集群。浙江沿海地區的加工貿易已經發展了將近四十年,基礎較為雄厚,配套設施較為完善,但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較發達地區喪失了勞動力和資源優勢。省內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或者是鄰省一些地區由于交通不便,工業基礎薄弱,無法形成集群優勢。綜合考慮,加工企業可以實施轉移活動,延伸產業鏈,從下游裝配業開始,通過本地采購或投資零部件生產,逐步向中上游延伸,從而帶動上游工業品的生產和出口。通過省內這樣的配套產業發展,從而形成整個省份乃至鄰省的產業集群優勢。
3.消除定位偏差
改革開放初期,浙江經濟還較為落后,巨大的勞動力優勢奠定了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的基礎,其目標定位于吸引外商投資、賺取出口創匯。但對于三十多年后的浙江來說,其定位是不符合當前浙江經濟狀況的。當地的相關部門應該消除對加工貿易的定位偏差,合理定位。借鑒江蘇、廣州等省的成功經驗,把加工貿易作為對外開放的重點項目,注重質量的提升,從重視出口創匯轉變為出口效益。同時,應該根據浙江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出口扶持政策,向高新技術產業傾斜。
(二)企業層面
依托政府的優惠政策和戰略調整,企業應當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升級產業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使自身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1.強化品牌文化意識
培育知名品牌企業,是近年來加快浙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為實現品牌由OEM(貼牌生產)—ODM(委托設計)—OBM(自主設計生產)的過程,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一是OEM—ODM階段,企業加大對自主研發的投入,使企業向OBM方向發展;二是購買外企的知識產權,使企業直接升級到自主設計生產;三是企業把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及管理機制與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相結合,實現自主品牌的提升。當然,加工貿易企業在提升自主品牌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拓展營銷渠道,在經營中取得生產與銷售的主動權,以便達到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的目的。
2.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占據微笑曲線的兩端,產品才能獲得更高附加值,但浙江現階段技術相對落后,無法滿足高技術產業自主研發。因此,這需要浙江加工貿易企業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大力發展自主品牌,促使企業結構向著更高層次升級。另一條途徑是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把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消化、吸收后,結合自主創新,使自身產業結構更加完善,提升產品附加值。浙江加工貿易要從實際出發,做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人才創新,嘗試政企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生產技術,提高整個區域產業技術水平。
3.發展境外加工貿易
企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海外投資戰略,確定明確的目標,同時堅持走出去和擴大內銷相結合。分散風險,開拓市場可以通過擴大內需來實現。居民收入的增加,帶動了消費能力,從長遠需求來看,擴大內需有利于加工貿易的產品銷路和轉型升級。開發新市場也是分散風險的有效措施。我們在重視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同時,也要逐步開發非洲、拉丁美洲、中東等有巨大發展潛力地區的市場,實施多元化的市場戰略。
作者:虞忠平 單位:浙江樹人大學
參考文獻
[1]袁欣,張辰利.加工貿易的本質——從產業鏈和生產要素的分析視角[J]2014,(06):101-112.
[2]張磊.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01):65-70.
[3]李德軍.浙江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轉型升級的對策[J]中國證券期貨,2013,(03):83-169.
[4]魏艷秋.低碳經濟視角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以浙江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4,(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