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動力學幼兒園教師合作研究

時間:2022-09-06 03:22:01

導語:團體動力學幼兒園教師合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團體動力學幼兒園教師合作研究

摘要:幼兒教師素質的高低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實踐中,幼兒教師存在著缺乏合作意識、合作情感、合作技巧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幼兒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水平。本文以團體動力學的研究視角去分析幼兒園教師合作問題,以期找到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合作;團體動力學

一、團體動力學視角下幼兒園教師合作現狀

幼兒園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其工作內容主要是計劃與組織幼兒教育活動、保護幼兒安全、觀察幼兒發展情況、指導與協助保育員開展生活與衛生保健工作等。幼兒園教師合作是指同一個幼兒園內同一個班級兩個或兩個以上幼兒教師在資源平等的基礎上,為了幼兒能夠更好地發展,或者為了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相互配合并形成的一種批判性的互動關系[2]。研究者對C幼兒園進行了個案研究,運用觀察法、訪談法,從幼兒生活活動、幼兒發展情況、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師教科研、家校互動等幾個方面,以團體動力學視角來分析幼兒園教師合作現狀。(一)活動目標明確,教師配合默契。團體目標是成員對團體作為一個整體所期待的結果。團體目標一旦被認可后,會在團體成員之間形成一種“求同”壓力,對團體成員的行為起到促進和整合作用。研究者發現,教師對具有明確目標的活動會表現出較好的合作能力。1.生活活動的組織配合默契幼兒園生活活動主要包括入園、盥洗、睡眠、餐點、飲水、排泄等。研究者通過觀察發現,由于生活活動有既定流程與環節,教師、保育員在生活活動的組織中分工明確,要求一致,配合默契。如盥洗環節,教師與保育員分立于活動室與盥洗室,保育員負責引導幼兒有序盥洗,教師負責引導盥洗結束的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等。2.家長工作職責分明通過觀察、訪談發現,C園教師在家長會、家訪、家長學校、家長溝通等工作中目標明確、職責分明、配合默契。(二)群體內聚力不足,導致教師合作深度不夠。群體內聚力主要是指群體對成員的吸引力和成員對群體的向心力以及成員之間人際關系的緊密程度綜合形成的,使群體成員固守在群體內的內聚力量。經過研究發現,C園教師在合作中由于缺乏群體內聚力而導致合作深度不足。1.教育活動組織各自為政與教師訪談中,教師表示“老師們會一起制定一個月的課表,但具體活動怎么上老師自己決定”。由此可見,配班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合作僅局限于月計劃、周計劃的制定,而對教育活動怎樣開展卻是各自為政。同事之間合作制定活動目標、做好活動準備、相互觀摩課堂教學和評課是教師通過合作提升實踐智慧的有效形式,而具體教育活動的開展才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最終途徑,各自為政的活動組織很難保證教育質量的提升。2.對幼兒發展情況觀察與分析自顧不暇隨著幼兒教育理念的更新與發展,教師對幼兒發展情況的觀察與分析尤為重視。筆者對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進行分析得到:在幼兒戶外體育游戲區,帶班教師往往一邊引導、觀察、記錄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情況,一邊解決幼兒活動中出現的沖突,配班教師則只負責維護幼兒活動中的安全,這樣致使帶班教師無法詳細觀察每位幼兒的發展情況,無法記錄自己引導活動、處理矛盾的過程。由此,C園對幼兒進行觀察均發生于自己帶班期間,教師一邊觀察一邊施教自顧不暇,導致觀察記錄不細致、不到位。觀察記錄不詳盡、不客觀導致教師分析不足,進而影響到教育效果的優化。3.教科研權責分離2012年,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明確要求幼兒教師要“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通過訪談得知,C園教師十分重視課題研究。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主題,撰寫課題申報材料,進行課題論證,開展課題研究,而課題組成員則主要參加課題論證會、少數成員會完成負責人安排的任務。可見,C園課題開展雖然權責分明,但在配合中容易出現理念不統一、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三)團體氛圍不好,造成精神環境創設配合默契度不高。團體氛圍直接影響團體成員的士氣、工作效率以及團體的自身發展。通過訪談與觀察發現,C園園長在分配班級時,僅考慮到每位教師的學歷、職稱、資歷等因素,教師往往由于相互之間緊張的人際關系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例如,幼兒園環境主要包括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C園教師在物質環境,如區域活動設置、材料投放、墻飾設計等方面配合良好。但由于教師態度和管理方式存在差異,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創設因人而異。例如,某班兩位教師一位內向沉默、一位外向活潑。組織教學活動時,內向的教師要求幼兒坐端正、不能隨意發言;外向的教師則允許幼兒各抒己見。這樣的班級氛圍導致幼兒在活動中無所適從。綜上所述,C園教師在部分目標極為明確的活動中配合默契,如生活活動、家長工作,但在需要深度合作的幼兒觀察、教科研等方面卻顯示出較為薄弱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究其原因在于團體缺乏共同目標,進而導致團體凝聚力不足。

二、團體動力學視角下教師有效合作的策略

(一)增強團體凝聚力,提升教師合作意識。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成員的吸引程度,它直接影響團體成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較強的團體凝聚力會使成員產生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每名成員都會努力為集體的發展奉獻力量。幼兒園實行園長負責制,園長在管理工作中首先應做的就是提高教師的合作意識,增強每位教師的團體歸屬感與集體榮譽感。(二)明確團體目標,提升教師合作技能。目標具有導向作用,團體目標是個體對團體的期望。如果團體確立了所有成員都認可的目標,便為每個個體指明了方向,對每個個體成長都具有促進作用。園長在管理過程中必須確立園所定位,使每一位教師明確幼兒園發展目標,并努力為實現發展目標不斷溝通、交流,相互信賴、相互學習,合作技能由此逐步提高。(三)營造良好團體氛圍,增進教師合作情感。合作情感決定了教師合作的有效性。園長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讀書會、社團、聚會等努力營造良好的團體氛圍,增強教師彼此間的情感,為其工作中的合作奠定基礎。同時,園長在園所管理中應避免從職稱、年齡、學歷等外部層面硬性規定教師之間的合作,應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如在排班時盡量將個性相合、理念一致、愛好相近的教師編排在一起,以避免教師合作中的沖突。

參考文獻:

[1]曹海浪.基于團體動力學理論的高校研究生黨支部活力提升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44.

[2]劉露露.天津市幼兒園教師合作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4.

作者:索麗珍 單位:漳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