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研究論文3篇
時間:2022-01-11 09:10:59
導語: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研究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模式讓人們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問題,中等職業學校作為社會急需的技術型人才培養基地,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及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學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在這樣一個時期必須要發揮出其重要的作用,為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從中等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就如何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提出幾點意見。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終身體育
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學生良好身體素質的提升。體育不應該是人生某一個發展階段的學習內容,而應當貫穿生命的始終,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讓人不至于在快節奏生活的時候,忘記自身的健康問題。這就要求學校的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在學習中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
一、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缺乏合理性的理論教學安排,教學沒有針對性,學生所學到的內容沒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比單調乏味,缺乏實踐基礎,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教師所講的知識,沒有自主性的學習。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由于只重視學生技術的培養,只是單純地把體育教學作為一個規定性的任務,導致體育教學與學校專業教育脫節,沒有較好的銜接性,再加上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沿用以往的教學經驗,缺少創新性的體育教學。此外,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只是為了完成體育的教學目標,以便通過最后的學期考試,從而忽略了教學的質量。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沒有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有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采取的“放羊式”教學,雖然提升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但學生上個課也只是單純地為了玩,而不是學習,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更無從談起[1]。
二、終身體育的必要性
學校的體育教學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要的目的,而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的基礎。終身體育指的是人在一生中的每一階段,不同時期都不能放下體育鍛煉,它既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任務。要堅持終身體育的思想從而保證兒童少年時期身體的茁壯成長以及中老年時期的健康長壽。隨著生理及心理年齡的成熟,中等職業學校在教授學生技術的同時,在體育課上也要增加一些鍛煉身體及健康教育等內容的傳授,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過程中來,以便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養成,保證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仍堅持身體的鍛煉。
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好奇是學習的動力,學生能否有效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關鍵在于體育教師的課堂設計。體育教師的教學設計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且獲得快樂,同時讓學生心中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壓力在體育課上得到釋放,學生才可以發自內心的熱愛上體育活動,而達到這種程度之時,體育教師就要對學生因勢利導,設計多種體育活動項目,使得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不論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其身體健康的好處,但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了體育教學的陶冶,打下了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目標,要激發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并且還能夠在其中獲得樂趣,同時還要讓學生經過親自的參與和體會,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使學生養成以科學的鍛煉方法自覺參與鍛煉的習慣,以便于他們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逐漸地養成自己的運動習慣,從而實現終身體育[2]。
(二)鍛煉毅力,提升能力。在讓學生養成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之后,還要對學生的運動意識及自我鍛煉能力進行培養,這也是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及樂趣。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一是注意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并要將自我鍛煉能力貫穿與整個體育教學的始終。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體育技術的教學之外,還要注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明白體育鍛煉真正的含義,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二是在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注意對學生獨自鍛煉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獨自鍛煉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原因正確把握好練習的次數、運動的時間及強度,從而使得學生獨自鍛煉逐漸演變成為學生的獨自活動,學校對于部分不愛運動的學生,有必要組織一些帶有主動性或強制性的集體體育活動,讓身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不知不覺的打下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使學生一生受益。三是體育教師要以身作則,不論春夏秋冬都要堅持體育鍛煉,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起優秀的榜樣,用自己堅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強健的身體,得到學生的認同,讓學生自發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3]。
(三)組織班級比賽,建設課外教學體系。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同時上體育課的班級組織班級之間的比賽,這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團體對抗中發現體育的樂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加強對體育的鍛煉。此外,由于中等職業學校注重學生文化和專業知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體育教師可以適當的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活動,例如校外爬山,讓學生放松心情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身體鍛煉,一舉二得。
四、結語
終身體育思想自從它誕生之日就備受矚目,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要意識到終身體育思想在高等教育及體育教學中的重大作用。教師要根據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系統的進行體育教學的設計,把終身體育思想貫徹落實到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去。未來社會的人才競爭會愈加地激烈,中等職業學校作為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基地,必須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從而使學生有著一副強健的體魄,以適應快節奏的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林永興.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如何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182-183.
[2]祁正宏.淺談中等職業學校體育中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3):207.
[3]王翀.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如何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以蘭州市文科職業學校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07.
作者:楊志冬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高級職業學校
第二篇: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
摘要:高職院校,是使求學者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職業的道路,其宗旨就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具備專業技術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所以課程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創新教學,豐富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讓體育教學也充滿樂趣,不僅增強了學生體質,也賦予了體育教學一個新靈魂——實用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為導向;體育教學;新模式
一、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深入思考如何以就業為導向
所謂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術型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是在完全或者大部分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的一批具有相當大學知識儲備的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高職院校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肩負著培養多方面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比如在生產、建設、服務、管理、教育等方面。其特點就是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基礎,熟練地掌握主干技術及實際應用技術,側重綜合知識的相關運用,培養學生與人溝通、與人共事、與人交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重視務實知識的學習,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等等。對于所有的高職院校來說,就業率是重中之重,是已畢業學生的就業反饋,是未畢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和就業保障,更是一個學校未來發展的手中王牌。通俗的講,人們上學接受教育,目的就是掌握更多的有用的知識,并且最終應用這些知識而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為了保障這樣的就業率,學校在設立每一門學科的時候,都要結合社會的需求對這門學科進行較深的研究,來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從而得到滿意的工作。因此,高職院校的某些課程的設立,必須以就業為導向。
二、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將體育教學融入目標中
高職院校對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十分重視,因為在當前的教育制度和考核制度下,教學能力和教學成果基本都是通過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成績體現出來的,由此就造成了除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其他課程都不受重視的現象,比如體育課程。由于對體育課程的重視不足,使這些高職院校在設置體育課程的時候,缺少對這門課程的專門研究,雖然學校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但卻未能將體育教學也納入到這個目標中。想要將體育教學融入進這個目標,必須先了解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首先,眾所周知,鍛煉,可以增強人們的體質,就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學生族還是上班族,或是待業人員,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所以,加強體育鍛煉尤為重要。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不僅要求學生們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求畢業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在相同的條件下,將工作完成的更加出色,很多畢業生因體質不合格而被公司淘汰掉。使體育課程也以就業為導向,可幫助學生在職業心理素質下,了解如何有效地增加自己在未來就業中的辦事能力。因此,將體育教學融入進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中是勢在必行。
三、在傳統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開創體育教學新模式
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進行,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單調的教學工具已經很難滿足現代化學校的教學需要。創新教學,發展教學新模式,使教學工具多樣性,構建合理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利用溫和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的培養有著重大的意義。傳統體育教學,固定課堂,固定課時,單一的教學工具和方式,通常為集體講解,分散練習。缺少課堂的娛樂性,枯燥乏味,體育達標成為上體育課的唯一目的,這違背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最初目標。作為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的模式上,應以傳統教學方式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該專業所需的身體素養為主體,以通過體育達標為前提,輔以多樣性、有效性、趣味性的教學工具來進行高職體育教學。在傳統的集體講解,分散練習的基礎上增加集體糾錯,典型示范等模塊。通過了解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特點來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比如服務類專業的學生,該職業需要工作人員有良好的體型與姿態,也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可以讓學生從健美操,韻律操,跳繩等項目中選擇自己偏好的一項或幾項進行學習;師范類專業的學生,由于工作時要長時間的站立和講話,需要良好的站立基本功和站姿等,所以可以選擇體操,田徑,籃球和發聲及保護嗓子的項目進行訓練。其他專業分析和體育教學項目的選擇與此相同。
四、結束語
重視高職體育教學,使課程緊密圍繞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和根本任務,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體育素養,以就業為導向,開創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新模式,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提供了幫助和保障??傊呗氃盒5捏w育教學只有滿足就業導向才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使同學們在擁有相關體育知識儲備和掌握基本運動技巧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具有職業體能、職業意志、職業保健等素質,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走上就業崗位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桂英.高職體育對學生就業的作用與影響[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2]譚震皖.探析高職體育和諧發展的若干問題[J].高師理科學刊.2007(01)
[3]譚澤媛,陳忠林.以就業為導向構建高職德育新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06(26)
作者:王英英 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中職體育教學改革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公司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這就令市場對中職學校的學生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需要中職學校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未來市場的需求,制定新的教學內容,在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將來可以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環境中。要針對中職學校的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探究更加有效的體育教學方式。
關鍵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特點特征
中職學校的學生,因為以前的受教育情況不理想,導致自身學習心態消極,專注力和耐心不強,知識結構基礎較弱。進入中職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學習一門比較有針對性的專業的技術,將來盡快地投入工作中。但在中職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心理、思想等問題,如自卑、懶散、迷惘的心理問題,過于依賴老師、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等學習方面的問題。而中職體育教學則應針對這些方面的情況,通過體育運動調節中職學生成長過程中心智上的波動,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為學生創造更加合理有效的學習環境。
一、中職學校特點分析
1.體育教學的重視度問題
由于中職學校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某項專業技術,使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將來可以有針對性地投入實際工作中,這就令體育這門對學生未來工作沒有直接影響的學科受到校方和學生的輕視。因此,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印象,只是一些簡單的熱身和室外娛樂活動,因為體育教學沒有實際的操作技術,而體育教學中學到的體育知識,多數學生在未來沒有使用的機會,所以在學生眼里,這門學科變得可有可無,形同虛設。學校和老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態度。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散漫情緒,雖然體育教學的一大特征是自由,但并不等于沒有系統和科學性的放任自由。輕視體育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原本基礎教育就較弱的中職學生的學習心態變得更加消極和被動。
2.體育教學內容的問題
中職體育教學的內容,看似簡單、容易理解,但在體育運動中,每一種運動都包含了各自獨特的技術技巧,包括動作要領、注意事項以及基礎訓練等。并且通過體育運動應用于中職教學,還有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意識和合作能力的目的等等。但很多中職學校只是在按照課程需要開設體育課,而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如體育老師帶領學生做熱身運動,或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體操動作,最后再留下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活動。同時根據季節氣溫的變化,加入跑步或集體等其他的運動項目??梢哉f供學生選擇的體育教學內容過少,特別是女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收益很小,而部分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的學生,老師也沒有培養其興趣。并且很多體育老師沒有有效地利用體育課程,即:利用科學的運動方式去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說,中職體育教學只是將學生從室內帶到了室外而進行較自由的活動,從而削弱了體育課教育意義。
二、中職學校有效體育教學方式
1.教學模式
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運動器材等因素直接影響著一堂體育課是否有效。因此中職體育老師所做的課前準備、課中組織的體育活動、課后的總結,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體育技巧和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產生愉悅感。體育教學的中心是學生,所以學生在每一堂體育課上的行為表現,是老師所要關注和重視的關鍵所在。在教學過程上學生對老師組織的體育運動是否感興趣,是否積極地參與,是體育老師是否落實新課改體育教育理念的重要依據。教學內容的選擇,將直接影響一堂體育課的優劣,是聯系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紐帶,所以其內容首先要符合不同學生的喜好,讓全體學生在體育課上都可以開展良好的運動。而運動器材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是創建和諧運動的基礎,所以對運動器材和設施要定期檢查和維護,遇到破損嚴重的運動器材,要及時更換或更新。所以對體育教師、學生、教學內容、運動器材這幾個元素進行綜合而科學的利用,同時明確教學中學生的中心位置,才符合現代中職學生的需求,從而使現代體育教學更加有效。
2.教學內容
中職體育教學主要針對的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共同活動,所以首先學生應當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全面、準確和專業的了解。而以往的中職體育教學,老師只是單一的組織學生進行各項運動,特別是以前運動意識較差、體質較弱的學生,很難通過中職體育讓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顯著的提高。這就需要體育老師不單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確定體育課程的內容,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所有學生體育運動的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和研究。在體育教學時,老師要注意對學生各項體育運動基礎技巧的培養,最簡單的例子則是如籃球的運球和投籃的姿勢、技巧,或是跑步的一些動作等,因為多數學生只是在簡單模仿體育運動的動作,但專業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中職體育教學應針從這方面進行改革,在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時讓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專業。
三、結束語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成長的最后階段,心智上已經趨于成熟,因此在這個時期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注意體育精神的滲透,讓學生的身體與思想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彩虹.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J].亞太教育,2015
[2]張斌.中職體育教學開展的困境及優化方法淺談[J].當代體育科技,2014
作者:侯蓉 單位:內蒙古滿洲里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