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
時間:2022-11-16 09:39:03
導語:手術室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鏡下肺腫瘤根治術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非小細胞肺癌行胸腔鏡下肺腫瘤根治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手術室護理。兩組患者均護理至出院。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肺功能及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結果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兩組患者獨立性、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評分及FVC、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15.00%(均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可改善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及手術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護理;胸腔鏡;不良反應
非小細胞肺癌屬于肺惡性腫瘤性疾病,其主要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支氣管腺體和肺泡上皮,臨床通常表現為隱痛、悶痛、食欲下降、呼吸困難、咳嗽等[1]。目前,通常使用胸腔鏡手術的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其優點在于并發癥少、恢復快及創傷小,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若在術中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則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2]。常規護理通常以飲食和功能鍛煉為主,雖有一定療效,但較為單一且有局限,總體效果不佳。手術室護理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多方面均進行關注,制定詳細的康復方案,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應用價值較高[3]。本文旨在研究手術室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鏡下肺腫瘤根治術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非小細胞肺癌行胸腔鏡下肺腫瘤根治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5-80歲,平均(54.52±9.15)歲;病理分型:鱗癌18例,腺癌22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7-79歲,平均(53.46±8.95)歲;病理分型:鱗癌19例,腺癌21例。兩組患者病理、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后,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4]中有關標準。納入標準:符合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者;年齡34-81歲者;未接受過放療和化療者;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此研究并簽字等。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精神異常者等。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胸腔鏡輔助下肺癌根治術:對患者進行雙腔氣管插管后麻醉,在相應位置取切口,將肺組織左右拉開,根據葉間裂分化情況采取電凝止血或內鏡剪刀分離解剖。對照組用常規護理的方法,如飲食指導、功能鍛煉等。觀察組護理方法為手術室護理:(1)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對于過度緊張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緊張情緒。此外,還應密切關注患者周圍血管情況,以便評估壓瘡發生率。(2)術前確認和準備。術前首先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核實,無誤后為患者實施麻醉誘導和氣管插管,為預防感染可在手術開始前30min給予抗生素治療。(3)器械操作和使用。胸腔鏡主系統、輔助顯示器、觸發腳踏分別放置于患者腹側頭端、背側頭端以及主刀醫生一側。為確保術野清晰,護理人員可使用碘伏紗布及時擦拭鏡頭。根據手術實際需求設定調整儀器參數,準備溫生理鹽水加溫鏡頭。(4)術中護理。主要與醫生做好配合,包括手術工具的消毒清洗及避免污染、協助開操作孔等。當醫生對患者肺氣管和血管進行分離時,護理人員應提前準備好胸腔鏡切割縫合器,在釘倉安裝前,可先用鹽水紗布進行擦拭。當患者的淋巴結及腫瘤組織被取出后,護理人員仔細標記,將其送病理檢驗科進行檢驗。(5)術后護理。進行清洗和檢查工作,用37℃生理鹽水清洗胸腔,一方面要檢查患者病灶是否出血以及支氣管是否漏氣,另一方面要清點手術器械。待一切無誤后,則可進行拔管,將患者送回病房。此外,為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產生,及時做好術后并發癥護理。兩組患者均護理至出院。
1.3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參照《臨床藥物治療評價與生存質量測定》[5]進行評定,包括獨立性、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分值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好。②護理前后肺功能,包括1s用力呼吸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所有呼氣量的比例(FEV1/FVC)以及用力肺活量(FVC)水平,使用FGC-A+型肺功能分析儀對其進行檢測。③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滲血、感染、疼痛等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分析數據應用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生活質量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兩組獨立性、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肺功能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兩組FVC、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不良反應護理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15.00%(P<0.05),見表3。
3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的病因與環境、基因長期的相互作用有關,吸煙是目前非小細胞肺癌最為主要的致病因素。臨床通常采用胸腔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為使患者盡早恢復,恰當的護理方式顯得尤為重要[6]。常規護理手術室中輔助工作的常用方法一般包括向患者普及病情相關知識、輔助醫生正常手術,及時發現并處理患者突發情況。該護理方法雖對患者病情恢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較局限,且臨床護理效果欠佳。手術室護理可在原有護理模式上更精細化,術前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排查,且對緊張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便于手術順利進行。術中對手術儀器進行精細的消毒處置,對各個環節進行詳細記錄,密切關注患者的傷口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防止二次感染的可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獨立性、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手術室護理可提高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趙紅梅[7]研究結果一致。FVC表示用力肺活量水平,FEV1是1s用力呼吸容積,FEV1/FVC是指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所有呼氣量的比例水平,當其水平升高時,表明病情得到改善。手術室護理中,醫護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呼吸狀況,且于術后再次檢查患者呼吸功能,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積極配合手術,減少肺部不良反應的發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本研究結果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手術室護理可改善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肺功能,與陳東澧等[8]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手術室護理可改善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過少,可通過增加樣本量的方式進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華春,柏帆,余旭舟,等.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4):584-587.
[2]王文波,侯智亮,徐文舉,等.改良Glasgow預后評分對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的預后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88-90,97.
[3]陳丹,張婷.手術室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胸腔鏡下肺腫瘤根治術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2):94-97.
[4]孫明,王蔚文.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112-113.
[5]魏文樹,陳志軍,杜文霞,等.臨床藥物治療評價與生存質量測定[J].海峽藥學,2002,(5):119-121.
[6]王穎.多西他賽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7):99-100.
[7]趙紅梅.手術室護理應用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治療患者護理中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8,5(12):13-14.
[8]陳東澧,顧榮華,顧敏霞.手術室護理應用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治療患者護理中的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3):54.
作者:繆琴 李志偉 秦丹 單位:長江大學附屬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