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12:40: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林業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業管理論文

林業造林現狀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林業

論文摘要: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1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的現狀

1.1森林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hm2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了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2竹資源豐富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hm2,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t。竹材和竹制品,無論在品種還是在產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國均為首位。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查看全文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論文

【摘要】林業是我國國民工程的基礎產業之一,我國的林業資源非常豐富、地大物博,林業資源不僅能夠為我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還能夠推進經濟增長,在國家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關系到環境、資源、經濟乃至社會的發展。隨著國家對林業工程的投入逐年增加,對林業工程造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障國家資金和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證造林工作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林業工程造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全球環境問題日漸嚴峻。作為一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資源豐富的國家,我國也早已將環境治理和改善作為可持續性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一環。黨和國家不斷出臺新的政策,環境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其中林業工程也是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我們要在造林工程的推進中不斷解決問題,探索新模式、新對策,推動地方環境改善,穩定地方經濟發展,為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尋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1林業工程造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1缺乏合理規劃盲目種植。林業工程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工程計劃,避免盲目種植的情況發生,在規劃制定期間,有關部門必須摸清需求,充分考察土地、氣候、水文以及苗木資源的現狀,根據種植內容和林木的不同特點優化結構層次,才能做出合理的工程計劃,避免資源浪費造成經濟損失。林業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政績,要以可持續性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對于苗木的大面積種植,前期的環境調研、后續的長期管理必須跟上,如果規劃不到位,就會造成樹木大面積枯死,或者生長情況不良,不僅無法改善環境,還可能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1]。1.2人員技術落后專業技術缺乏。造林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也會涉及到很多專業性強的工作。目前林業從業人員有很大一部分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專業技能欠缺,缺乏管理經驗,無法滿足現階段造林管理的發展需求,林業工程的執行及后續管理中,需要大量具有農林、環境、蟲害的專業技術人員,從樹苗的培育、栽培到灌溉、施肥,再到防治病蟲害,監控土壤變化等層面多方位的保證林木資源的健康發展。1.3資金管理監管力度不夠。在資金管理方面,林業工程的資金管理必須采用先進的財務管理辦法,國家在林業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逐年加大,有效的引領了生態建設的發展步伐,但是在地方由于監管力度薄弱,資金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水平不高,造成資金浪費、權責不明,甚至私自設立“小金庫”,賬目混亂,出現貪污腐敗的現象,嚴重阻礙了造林工作的迅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帶來了直接損失。

2林業工程造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查看全文

林業興林富民管理論文

林業站,在林業系統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然而,正是這個普通的名字,擔負起了興林富民的重任,為林業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興林富民的堅強基石。

20年,在歷史長河只是短暫一瞬。然而,國家林業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卻用20年時間,高擎興林富民的大旗,奏響林業生態建設強音,把綠色文明播撒在華夏大地上。

沐雨露春風,走出不斷發展壯大之路

20年沐雨櫛風,20年開拓奮進。我國林業站扛起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重擔,走出了一條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之路。截至2007年底,全國建立了236個地(市)級和1891個縣級林業工作站管理站,建立鄉鎮林業工作站27028個,在崗干部職工143430人,全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林業工作站管理體系和網絡。

1989年,對于林業站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原林業部提出林業站建設剛性指標,要求5年規劃3年完成,到1990年底全面完成第一期規劃建站任務,并于當年成立了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專門從事全國基層林業站的建設與管理工作;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作出關于加強農村基層林業站建設的決定,把林業站建設推向新階段。

查看全文

林業產業發展管理論文

近些年來,我國林業產業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2007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1701億元,同比增長9.85%。與此同時,林業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木材、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家具、木地板和經濟林等主要林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國木材產量達到6974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達到7365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量突破1億噸。二是林業一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林業二三產業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44.2:48.8:7.0調整為43.1:48.2:8.7,林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合理。三是傳統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新興產業增長強勁。森林食品、花卉竹藤、森林旅游、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等產業快速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生物制藥等蓬勃興起。以森林旅游為代表的林業第三產業產值達到1018.6億元,森林公園發展到2151處。四是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全國規模以上林業工業企業超過1.5萬家,產值占到全國的70%以上,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江蘇等五省林業產業總產值占到全國的一半左右,龍頭企業培育初見成效,依托自然資源和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已逐步形成。五是林產品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70億美元,同比增長21.1%,林業企業對外交流與合作空前活躍,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日漸增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林業產業大國。

林業產業大國并不是林業產業強國。我國的林業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一是森林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產業良好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木材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0%以上。二是國家生態建設任務艱巨,產業發展與生態改善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三是產業素質較低和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大多數林業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仍然處于劣勢地位。四是產業發展缺乏宏觀調控,機構缺位,手段缺乏。沒有有效的政策扶持難以將產業做大做強,市場監管缺位導致惡性競爭和無序發展。

針對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做大做強我國林業產業,國家林業局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超前戰略研究。組織研究和編寫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戰略》以及《循環型森林工業:模式分析與對策研究》。針對木材資源短缺問題,組織編寫和實施了《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并著手組織研究《木材安全保障戰略》。

二是推進對林業產業的政策扶持。出臺和下發了《林業產業政策要點》。起草了《關于扶持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的意見》和《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省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扶持工作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展,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扶持工作將在今年著手組織開展,相關扶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協調和落實。

三是引導產業集群發展。起草了《國家林業局關于建立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的意見》,并對福建莆田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進行了命名。

查看全文

高原林業資源管理論文

提要對青藏高原林業資源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分析表明,本區具有林業資源豐富,可利用價值高,但資源分布和質量比較差的特點。要促進該區林業資源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以保護為主,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綜合開發和管理之路。

關鍵詞青藏高原;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林業上最初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其原意為“永續作業”或“永續利用”,是森林經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森林經理學科最初是由歐洲的林學家們在17世紀創始的,德國人在18世紀開始了以法正林(Normalforest;Normalwald)為中心的森林經理學科理論研究,后來推廣到瑞士、奧地利及法國等國家,最后推行到世界各國。其最終目的是森林的采伐量不能大于生長量,以及保證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林業小業主的木材簡單再生產和盡可能取得最大利潤。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森林的效益不僅僅是局限在木材效益,而是涉及整個人類社會及其環境。林業的最大效益不僅從生產木材的簡單效益來衡量,因而擴大到了生態、經濟和社會環境等綜合效益。追溯歷史,林業是研究資源可持續發展最早的行業。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資源,使其不但為當代所用,還應該不斷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依托青藏高原的林業資源,研究與探討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邊陲(E78°~110°,N21°~39°),以其高大而雄偉被譽為“世界屋脊”。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非常懸殊(差別7000m以上),氣候變化異常,特殊而復雜的自然環境孕育著世界上較為豐富的動植物及中藥材等林業資源。本區域也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森林資源對以上河流中下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保障作用。本區由青海、西藏、云南和四川等省(區)組成,土地面積289.86萬km2,人口1.6429億。

2青藏高原林業資源現狀及其評述

2.1林業用地

查看全文

城市林業建設管理論文

摘要:城市林業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建立森林與城市相互支撐的平衡關系,來支持和促進城市的持續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加劇,日益惡化的城市環境阻礙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發展城市林業建設,但目前在城市林業建設中存在著一些誤區,文章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力求找到城市林業建設健康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城市林業誤區出路

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國際林業大會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業這一概念。當前,城市林業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涉及多領域的綜合學科,并且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得到了世界范圍的廣泛承認和接受。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也開始了對城市林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如長春的“森林城”、上海現代城市森林發展規劃與實施、長沙啟動城市林業生態圈建設等,都為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發展城市林業建設的意義

城市林業是由林業和園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設、經營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業。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圍內與城市關系密切的,以樹木為主體,包括野生動物、微生物在內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設施。城市林業不僅是林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設的必要內容,發展城市林業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1.1發展城市林業有利于推動林業的整體發展,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的林業建設,其同山區的林業建設息息相關,且各自的發展相互促進又帶動整個林業的進步。此外,城市林業建設對林業的重要功能即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的充分發揮,有利于引導林業的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林業植物檢疫標準管理論文

摘要:闡述了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紹并總結了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現狀;對策

林業植物檢疫(原稱森林植物檢疫)是指依照植物檢疫法規采取的控制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蔓延、保護森林資源和國土生態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則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對林業植物檢疫的全過程規范化和系統化,從而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取得最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活動。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是保證林業發展的基礎性活動,是林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對促進我國林業的又快又好發展,規范我國社會、經濟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1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1作用

1·1·1可補充植物檢疫法規的內容,推動林業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進程標準是國家法律法規在技術上的補充。林業植物檢疫標準是依據《植物檢疫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的。通過林業植物檢疫標準的制定,特別是一些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可有力地補充《植物檢疫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在技術上的有關規定,并對強化植物檢疫檢驗技術和除害處理技術、加強檢疫管理和人員管理、規范檢疫行為、維護檢疫執法秩序、體現相關法律法規的內涵和內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將成為林業有害生物治理過程中的重要技術基礎和重要依據。

查看全文

林業生產管理論文

關鍵詞:林業生產;管理;措施

為了促進森林的形成,需要進行人為的管理。現就林業生產的管理措施介紹如下。

1種子的采收

采集的種子進行脫粒、凈化、精選后儲藏,購買的種子可以直接進行儲藏。

2播種

在播種前,要先做好苗床。種子經消毒、催芽后,播入苗床,要覆蓋1層草。

查看全文

城市林業建設管理論文

摘要:城市林業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建立森林與城市相互支撐的平衡關系,來支持和促進城市的持續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加劇,日益惡化的城市環境阻礙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發展城市林業建設,但目前在城市林業建設中存在著一些誤區,文章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力求找到城市林業建設健康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城市林業誤區出路

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國際林業大會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業這一概念。當前,城市林業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涉及多領域的綜合學科,并且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得到了世界范圍的廣泛承認和接受。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也開始了對城市林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如長春的“森林城”、上海現代城市森林發展規劃與實施、長沙啟動城市林業生態圈建設等,都為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發展城市林業建設的意義

城市林業是由林業和園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設、經營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業。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圍內與城市關系密切的,以樹木為主體,包括野生動物、微生物在內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設施。城市林業不僅是林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設的必要內容,發展城市林業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1.1發展城市林業有利于推動林業的整體發展,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的林業建設,其同山區的林業建設息息相關,且各自的發展相互促進又帶動整個林業的進步。此外,城市林業建設對林業的重要功能即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的充分發揮,有利于引導林業的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城市林業建設管理論文

簡介: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城市林業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環境的惡化、人們對生態美學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求所決定的。城市林業是一門發展迅速、前景廣闊的邊緣性科學。它是由林學、園藝學、園林學、生態學、城市科學等組成的交叉學科并且與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劃等息息相關。它是“以服務城市為主旨的林業”,它是園林與林業融為一體的林業;市城郊一體化,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為一體的林業。它既是園林的擴大和延伸,又是傳統林業的凝煉與升華。

關鍵字:城市林業環境問題目標對策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生態危機表現為人口激增、資源破壞、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食物供應不足等重大問題,雖然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表現不盡相同。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類乃至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人口增加、耕地減少、環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態系統的人為破壞都在深刻的影響著生物界的動態變化。城市作為人類最集中的聚居地應該建立人與生物界其他個體和群體的和諧關系,要做到這一點,城市園林綠地便是其載體,騎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環境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并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1城市林業產生的歷史背景

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城市林業起源于北美洲,它的產生是人類對環境危機積極思索的產物。城市林業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環境的惡化、人們對生態美學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求所決定的。

2城市林業的概念和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