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療效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9:47: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臨床療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調配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將中藥飲片調配成適宜臨床患者使用的過程,它具有臨時調配方劑的特點,是祖國醫學理、法、方、藥理論和實踐的辨證統一,也是醫院藥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藥調劑工作量大,涉及專業知識面廣,技術性強,因此調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與安全用藥。現就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幾大因素進行淺析。
中藥調配劑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藥的“量”與療效有重要關系,醫界有“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之說。中藥方劑依“君臣佐使”配伍組方,各藥劑量變化會導致處方功能、主治發生變化。劑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但在調劑中屢見主觀估量,“抓藥”代稱的現象,造成配方總量、單劑量不準確。中藥調配劑量對處方療效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同一味藥,劑量不同,作用亦異。以肉桂為例,小劑量有引火歸原的作用;大劑量則有補腎陰,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藥物劑量不一,還可導致作用相反,如紅花少量養血,大量則破血;還有些藥物有雙向調節作用,如黃連、黃柏之類,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這些都說明了藥物“量”與“效”的關系。②有些方劑中單味藥劑量變化,會使整個方劑主輔換位,藥效屬性發生變化。如張仲景的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因各藥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證方劑名稱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藥,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應嚴格掌握。如馬錢子等,用量不足則療效不顯,用量過大則極易中毒,故應慎選劑量,以防中毒發生。
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在調配藥物時,還要重視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尤其要注意對藥名腳注及附加術語的審定。
中藥的處方腳注,是指醫師開寫中藥處方時在某味藥的右上角或右下角處所加的簡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調劑人員對飲片應采取的特定處理方法。腳注的內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見的腳注術語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藥腳注的特殊處理,直接影響著藥物療效的發揮。調劑人員必須按處方腳注的要求,認真執行,切不可有絲毫懈怠。有的處方雖未加腳注,但如果是需特殊處理的,仍應按炮制規范的規定處理。如生礦石類、動物角甲類,其飲片質地堅硬,應另包先煎,這樣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烏、制草烏等有毒飲片可先煎,可降低烏頭堿含量,減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煎時間過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療效,故應后下。富含絨毛的飲片如旋復花、辛夷等包煎,可減少絨毛混入煎劑后刺激咽喉。阿膠、鹿角膠、飴糖、蜂蜜等膠類、蜜膏類中藥不宜與群藥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糊化,影響療效。因此上述各類藥物調劑時應執行腳注,單包注明用法。
花邊蓮湯肺癌臨床治療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花邊蓮湯(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百合、冬蟲夏草、天冬、魚腥草)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臨床獲益。方法治療組40例以花邊蓮湯為基本方加減聯合化療,對照組單純西藥NP或GP或TP或DP方案化療,比較療效。結果治療組病灶消退、癥狀改善、生存質量、無進展生存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化療毒副反應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少而輕。結論治療組對減小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瘤體體積,延長無進展生存,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花邊蓮湯聯合化療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白花蛇舌草;肺腫瘤;藥物療法;中西醫結合;辨證論治
我們于2004-08~2007-07以花邊蓮湯為基礎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40例,并與單純西藥化療40例對照,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所有80例病例均經病理和/或細胞學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部分為手術后轉移或復發病例。所有病例入組前2月內均未接受放化療,無化療禁忌癥,預計生存期≥3個月,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1.1性別年齡治療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36~74歲,平均51.5歲;對照組40例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38~71歲,平均52.3歲。
不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
【摘要】目的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選取7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病例作為研究樣本,以2019年9月-2020年10月為研究區間,以手術治療差異分組,對照組以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以腹腔鏡手術治療,以治療療效及安全性作為評估治療成效的指標。結果觀察組在手術耗時、住院天數上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術后治療安全性上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時間短,對患者的機體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可得到顯著減輕,預后好,患者術后妊娠率高,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妊娠率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多發的婦科疾病,是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種植并生長的一種病理現象[1]。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優勢,患者術后恢復快,安全性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2]。本次研究將腹腔鏡手術應用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的治療中,目的是觀察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7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病例作為研究樣本,以2019年9月-2020年10月為研究區間,以手術治療差異分組。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27.6±3.5)歲;病程0.6-7年,平均(2.9±0.8)年;包括未婚者3例,已婚者32例;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28.4±4.2)歲;病程0.6-6.5年,平均(3.1±1.2)年;包括未婚者2例,已婚者33例。分組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詳細的臨床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者,評估手術指征。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實施全身麻醉,自患者腹部正中位置取縱向切口,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及筋膜,充分觀察患者腹腔內情況。做好病情、病灶位置及嚴重程度、患者機體耐受力等評估,分別采用活檢術、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以及卵巢異位粘連分離術或者以病灶電凝治療。將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剝離后,以3-0克吸收線將卵巢邊緣縫合并固定,并充分止血。手術完成后,采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腹腔,于腹腔內注入透明質酸鈉凝膠。術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治療。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實施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臍部上緣取手術穿刺孔,并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壓力在14mmHg以內。在右下腹部麥氏點位置將5mm腹腔鏡置入腹腔,自左下側腹部麥氏點位置置入10mm腹腔鏡,將手術操作套管置入。采取腹腔鏡對腹腔內情況進行探查,重點關注病灶位置及發病情況。對于存在粘連情況的,實施粘連分離術及異位病灶電凝術治療,將子宮骶骨韌帶與子宮卵巢粘連部位鈍性分離,將卵巢游離,以單極電凝方式處理盆腔內病灶。對于囊腫情況,以囊腫剔除術治療,游離卵巢內囊腫,電凝囊腫壁薄膜。將薄膜部位剪開,將內容物吸出,沖洗囊腫部位。將卵巢與囊腫分離,將多余的卵巢薄膜修剪干凈,縫合卵巢。對于輸卵管堵塞者,需要以輸卵管整形術及輸卵管通液術治療。觀察輸卵管縮窄及粘連位置,進行輸卵管松解。存在輸卵管傘端閉鎖者,需實施輸卵管造口術治療。腹腔鏡手術完成后,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將盆腔徹底沖洗,術后采取合理的抗生素治療。1.3觀察指標評估手術指標,統計手術耗時、住院天數及術中出血量等信息;評估治療安全性,統計嚴重切口疼痛、腸梗阻、切口感染、陰道出血發生情況[3]。1.4統計學分析以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比數據。以(x±s)描述計量數據,檢驗值為t;以n(%)描述計數數據,以x2檢驗。P<0.05,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婦產科急腹癥臨床療效的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婦產科收治的急腹癥患者60例,年齡23~58歲;已婚婦女36例,未婚婦女24例。臨床表現為下腹出現劇烈性疼痛,白帶增多、肛門墜脹感,部分患者出現陰道出血。經臨床B超檢查全部患者均被確認為臨床急腹癥,其中異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18例,卵巢黃體破裂17例,卵巢囊腫5例。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全部患者分為開腹組28例和腹腔鏡組32例,兩組患者在發病病癥及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通過了解分析患者病情,在治療中采用保守和積極的兩種治療方式。一般有腹腔出血的患者,分析其腹腔出血的原因多為腫瘤或出現黃體破裂,手術方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用藥物將胚胎殺死則屬于比較保守的治療方式,同樣也可達到治療目的。
2結果
18例急性盆腔炎和5例卵巢囊腫患者應用藥物治療,20例異位妊娠和17例卵巢黃體破裂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療結束后,為了能夠更加全面了解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對患者進行了長達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其治療后的平均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科手術患者綜合護理臨床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骨科手術患者中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后的實際效果以及對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方法選取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選取是簡單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數為130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組,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況以及焦慮情況。結果觀察組中患者在嚴重焦慮、明顯焦慮、有焦慮、可能焦慮以及無焦慮各維度中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的VAS分數顯著低于護理前,同時護理后觀察組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在患者骨科手術中采取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能夠起到顯著改善疼痛程度以及緩解焦慮情緒的效果。
[關鍵詞]骨科手術;圍術期綜合護理;疼痛;焦慮;效果
骨科手術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因手術在心理學上作為一種應激源,會引起患者身體體征和心理的強烈波動,嚴重可增加患者不能正常進行治療導致的手術風險概率,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問題僅依靠單純傳統的疾病護理不能同時解決,將會影響治療的效果[1],臨床研究發現,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問題通過圍術期護理能有效解決,本院對圍術期護理對骨科手術患者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選取是簡單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數為130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組,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中患者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齡在36歲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61±2.23)歲;觀察組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齡在33歲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8±2.82)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進行干預[2],觀察組患者以圍術期綜合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分為手術前心理護理、疾病與健康教育、術后并發癥護理[3]。(1)手術前深層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疾病情況及家庭情況,傾聽患者的內心想法,與患者進行交流,注意用親切的態度和溫和的語言,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采取最合理的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對患者進行講解骨科疾病的知識,消除由不了解自身疾病而帶來的恐慌。(2)研究發現對疾病自身的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大多數是導致骨科手術患者出現心理的諸多不良反應的原因,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和疾病知識的講解,對患者通過講解疾病的發病原因、手術治療、高危誘因的方法及術后的康復方法,患者心理的焦慮、恐懼、緊張的心情在了解疾病及健康知識后得以緩解,使患者能有效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在術前、中、后開展護理工作。(3)患者手術后,下肢血液循環容易受到長期臥床休息而阻礙,因此護理人員需對下肢容易出現的例如靜脈血栓、褥瘡及消化系統等并發癥加強護理和預防。1.3觀察指標。使用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情況[4],采取50分制的評分結果,表示患者出現嚴重焦慮的總得分>29分、表示患者出現明顯焦慮>21分、表示患者有焦慮>14分、表示患者可能有焦慮>7、表示患者沒有焦慮<7分。對比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疼痛感,采用滿分為100分制視覺模擬法(VAS)進行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數越高顯示疼痛越厲害。
2結果
中藥調配質量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中藥調配臨床療效影響因素
摘要:中藥調配工作直接關系到中藥臨床療效。調配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到藥物療效的發揮,也影響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本文從中藥調配劑量、處方應付、藥物的炮制處理、藥物質量等方面,分析了調配質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其目的在于提高配方人員的認識,確保調配質量,從而提高中藥臨床療效。
中藥調配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將中藥飲片調配成適宜臨床患者使用的過程,它具有臨時調配方劑的特點,是祖國醫學理、法、方、藥理論和實踐的辨證統一,也是醫院藥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藥調劑工作量大,涉及專業知識面廣,技術性強,因此調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與安全用藥。現就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幾大因素進行淺析。
一、中藥調配劑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藥的“量”與療效有重要關系,醫界有“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之說。中藥方劑依“君臣佐使”配伍組方,各藥劑量變化會導致處方功能、主治發生變化。劑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但在調劑中屢見主觀估量,“抓藥”代稱的現象,造成配方總量、單劑量不準確。中藥調配劑量對處方療效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同一味藥,劑量不同,作用亦異。以肉桂為例,小劑量有引火歸原的作用;大劑量則有補腎陰,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藥物劑量不一,還可導致作用相反,如紅花少量養血,大量則破血;還有些藥物有雙向調節作用,如黃連、黃柏之類,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這些都說明了藥物“量”與“效”的關系。②有些方劑中單味藥劑量變化,會使整個方劑主輔換位,藥效屬性發生變化。如張仲景的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因各藥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證方劑名稱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藥,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應嚴格掌握。如馬錢子等,用量不足則療效不顯,用量過大則極易中毒,故應慎選劑量,以防中毒發生。
二、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臨床療效評價模式的建立淺思
摘要:中醫藥對疾病的治療強調整體觀,不僅僅是針對“病因”治療,更注重調整和改善人體臟腑、氣血功能,著眼于患病的“人”,而非人患的“病”,這更符合現代醫學模式和人們對于健康的認識。如何將中醫臨床療效體現出來,現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中醫臨床;療效評價;證候療效評價;評定量表
1現行中醫臨床療效評價體系概況
1.1臨床療效評價指標由于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西醫學對疾病的療效標準,著重于評價病因學、解剖學、病理損害、生化等指標的改變。過去在中醫臨床療效評價中,也多數自覺或不自覺地照搬了西醫過去生物醫學模式的療效評價方法和標準,從單側面、單生物學因素進行療效評價的研究。由于臨床常會遇到患者“病”的指標恢復正常,而主觀不適癥狀仍然存在的現象,因此對于疾病的療效評價,只重視疾病的生物學指標是不夠的,還應該重視患者“人”的一面。隨著醫學模式和疾病譜的改變,現代醫學逐漸認識到患者自身心理感受在臨床療效中的意義,臨床療效評價體系中也開始重視對于人體功能活動和生存質量的整體評價。
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相關疾病的療效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疾病療效評價;②證候療效評價;③臨床主要癥狀、體征的療效評價;④理化檢查(如影像學指標、生化指標、病理指標等);⑤生存質量;⑥合并癥的發生;⑦安全性評價:包括不良反應的癥狀、體征及理化檢查;⑧衛生經濟學評價:包括治療成本的計算、成本-效果分析等。
筆者認為,在具體指標的選擇上,應結合各病種的具體病情,選擇具有代表性、確定性、區別能力、互相獨立的指標,從而初步建立既體現中醫特色優勢,又與現代診療模式相適應的臨床療效評價指標集。例如,對功能性疾病,以現代化功能性檢查和中醫證候學、生存質量的評價指標為主;對疑難疾病,則應采用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局部、近期和遠期相結合的綜合指標;對于一些慢性遷延難愈的疾病,則不能僅從近期證候學改變判斷,更應重視結局指標的意義。
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的臨床療效。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西醫藥物療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用中醫藥療法。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8.00%,較對照組的88.00%有顯著優勢(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IL-2、TNF指標水平均較差(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IL-2、TNF指標改善效果較對照組更優(P<0.05)。結論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中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可取得滿意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該治療方案值得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婦科;中西醫;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臨床中常見的婦科疾病,是盆腔生殖器桶周邊結締組織以及盆腔腹膜出現的慢性炎癥。常見的病癥類型包括子宮炎、盆腔腹膜炎、卵巢炎以及輸卵管炎等[1]。為了進一步提升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將分析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此類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診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樣本,以隨機數字法分組,并依次分別納入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共計50例,年齡在26-58歲,平均(32.4±0.6)歲;病程時間2個月至8年,平均(2.1±0.2)年。對照組共計50例,年齡在24-59歲,平均(31.7±0.4)歲;病程時間3個月至7年,平均(2.2±0.4)年。兩組病人的線性資料對比較為均衡,具備可比性(P>0.05)。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西醫藥物療法,頭孢西丁鈉注射液(1-2g)+生理鹽水(100mL)早晚各一次靜滴,兩次相隔6-8h,2次/d,連續治療8d為1療程。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用中醫藥療法,應用自擬中藥方口服治療,中藥組方:炒當歸10g、赤白芍10g、紅藤15g、敗醬草15g、廣木香6g、延胡索10g、炒柴胡5g、陳皮5g、桑寄生12g、山楂12g,薏苡仁15g。以水煎至150mL,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以7d作為1個治療療程,連續服用2療程。1.3評價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均完全恢復正常,并且生活行為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以明顯改善,且體征趨于正常,日常生活行為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癥狀及體征并未改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指標情況。1.4統計學分析。數據以SPSS17.0處理,均數±標準差用(±s)表示,實施t檢驗,采用率用%表示,實施卡方檢驗,將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探究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診斷為慢性盆腔炎患者66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西醫抗生素治療,觀察組采用傳統中醫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增高,結果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傳統中醫內服外洗方法在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效果明顯優于西醫抗生素治療的療效,顯著提高臨床總有效率,應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婦產科;中醫治療;臨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的常見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內的生殖器、周邊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發生的炎性疾病[1]。該病發生的原因有婦科炎癥未能完全治愈,長時間累積后造成病情惡化,臨床表現為腰骶疼痛、白帶異常、下腹墜痛、月經不調等癥狀。盆腔炎患者大多數是慢性盆腔炎,其誘發因素大多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主要有衛生習慣差、生理衛生保護不到位,因為該病范圍廣、較高的發病頻率以及反復發作,所以在臨床的治療上難度大[2]。目前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數采用西醫的抗微生物藥物治療,但該方法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且很難達到理想中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中對本院3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醫內服外洗進行治療,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門診確診慢性盆腔炎患者6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3例。年齡23~55歲,平均(36.2±12.6)歲;病程持續時間最長的是8年,最短的6個月,平均病程(2.3±1.5)年。所有患者為已婚或者未婚有性生活者,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基本條件基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抗生素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西藥治療。甲硝唑一日三次,一次0.2g,左氧氟沙星一日2次,一次0.2g(注:月經結束后給藥)。觀察組采用中醫內服外洗方式治療:內服,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主要有金銀花、敗醬草各30g、蒲公英、丹參、川斷、桑寄生、當歸、赤芍、川楝子各12g,元胡、枳殼各10g和香附6g。用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2次,早晚溫水送服。中藥外洗,主要組方為蒲公英、紅藤、紫花地丁、敗醬草、鴨跖草各30g煎100ml湯,排便后,將灌注湯盆腔內保留,一日1次,治療10d。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入三棱、莪術與桃仁各10g(包塊),加香附和延胡索各10g(腹痛),加附子10g(疼痛、涼)。顯效:患者炎癥恢復正常,白帶異常與異味未出現;有效:患者炎癥恢復正常,伴有少量的白帶和異味狀況,能夠恢復;無效:患者炎癥稍有恢復,使用中藥灌注后,仍出現盆腔積液,相對于治療前沒有緩解癥狀。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婦產科術后或產后尿潴留臨床療效
〔摘要〕目的探究蔥白穴位敷貼用于婦產科術后或產后尿潴留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醫院收治的50例婦產科術后或產后尿潴留患者,根據干預的不同方式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蔥白穴位敷貼護理,比較兩組排尿情況及膀胱功能。結果觀察組排尿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積、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蔥白穴位敷貼用于婦產科術后或產后尿潴留患者中可以促進排尿,改善膀胱功能。
〔關鍵詞〕蔥白;穴位敷貼;術后尿潴留;產后尿潴留;臨床療效;安全性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內而不能自行排出[1],可分為完全性尿潴留和不完全性尿潴留,其中完全性尿潴留是指患者完全無法排出尿液;不完全性尿潴留是指患者可排出部分尿液,但無法排盡。兩種尿潴留情況均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以促進排尿,緩解痛苦,改善生命質量[2]。隨著中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多種中醫護理方案逐漸用于臨床。本研究探究蔥白穴位敷貼用于婦產科術后或產后尿潴留患者中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婦產科術后或產后尿潴留患者,根據干預的不同方式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年齡19~43歲,平均(31.26±1.25)歲;婦產科術后10例,產后15例。觀察組年齡19~44歲,平均(31.32±1.34)歲;婦產科術后11例,產后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尿潴留的診斷標準[3];超聲檢查明顯可見膀胱內有尿液,整體膀胱充盈;恥骨上部位叩診及視診均可見膀胱有所增大;排尿明顯不通暢,且存在水腫情況。排除標準:<18歲;皮膚破損;泌尿系統疾病史或排尿異常史;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經利尿劑治療。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播放流水聲音,并使用溫熱毛巾熱敷膀胱部位,注意避免燙傷,當患者出現強烈尿意時即可排尿。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蔥白穴位敷貼護理:準備4根粗壯的大蔥及10~20g食鹽,將蔥白切成1cm的小段,與食鹽一同放入鍋中炒至45℃,趁熱裝入紗布袋,熱敷臍周及膀胱部位,以患者自感熱氣進入腹內為宜,反復加熱,熱敷3~4次,≥3min/次。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排尿情況:記錄兩組婦產科術后或產后4h內、4~6h及6~8h的排尿情況。(2)比較兩組膀胱功能:記錄兩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積、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