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0:52: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遼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遼寧農科發展趨向

目前,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正在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精神),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編制好“十二五規劃”必須全面深刻理解《建議》的精神實質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督ㄗh》明確提出“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所以編制“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首先要編制好農業科技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突出優先領域,確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筆者就遼寧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遼寧農業科技經歷的三個明顯發展階段

1、第一個階段是對自給自足基礎上產生的傳統農業技術的改造過程。主要是:良種繁育技術、施肥技術、灌溉技術和新式農機具應用技術,以及輪作倒茬、改良土壤,改混種為間種、清種等新的耕作技術。這個時期仍呈現典型傳統農業特征,農業產出嚴重受自然條件制約,科技貢獻份額只有20%左右,但科學種田深入人心,土地及勞動生產率均有一定提高,食品安全有了明顯改善。

2、第二個階段是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共存的“二元技術”發展時期。這是一個相對時間較長的時期,期間現代技術逐步取代傳統技術成為農業生產主體技術,使科技貢獻份額提高到40%以上。這一時期,良種普及、品種更新換代、利用雜種優勢、增施化肥、配方施肥、塑料保溫、地膜覆蓋、農藥防治病草蟲害、農業機械、優化栽培(飼養)等現代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使遼寧農業生產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了農產品由短缺到自給的歷史性跨躍。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遼寧省糧食總產量353億斤,居全國第13位;蔬菜總產量3764萬噸,居全國第5位;水果總產量600萬噸,居全國第5位;肉類總產量435萬噸,居全國第7位;蛋類總產量286萬噸,居全國第4位;奶類總產量130萬噸,居全國第8位;水產品總產量575萬噸,居全國第4位。但冷靜地分析這個時期的技術需求模式,土地替代技術發展較快,土地生產率顯著提高,但土地質量呈急劇下滑趨勢,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資本替代型技術發展緩慢,致使科技創新主體承載力弱,農業資源的配置無法有效地成為科技創新的動力。勞動替代型技術雖然也得到較快的發展,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幅度與土地生產率的提高幅度相差巨大,進而表現為增產不增收,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

3、第三個階段是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面向“多元技術”發展的需求,現代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的起步時期。這一時期的農業技術需求模式是多元化分布的,擺脫僅僅依靠提高土地生產率為目的單一生物技術改造模式,逐步形成多學科綜合性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大農業格局。隨之產生的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的形成逐步規?;?、專業化等等,對現代農業技術形成強勢需求。但遺憾的是,科技的研發不能很好地與生產實際結合,甚至嚴重脫離實際現狀。特別是在部分欠發達地區實用技術尚存在供給短缺局面或覆蓋農產量不足的現象。這些均對發展現代農業科技照成嚴重的挑戰。

二、由不同因素形成的遼寧主要農業區域對農業技術需求的特點

查看全文

遼寧農村信仰問題與策略研究

摘要:為了解遼寧省農村信仰情況,獲得基線資料,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課題組對遼寧省沈陽、大連、錦州、朝陽、營口等地村民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省農民的信仰狀況不容樂觀。本文針對我省農民信仰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思考。

關鍵詞:遼寧農村;信仰問題;研究

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農民的精神信仰如何?本課題組針對農民的生存狀況、文化活動、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方面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500份,確立有效問卷1212份,采用SPSS11.0進行資料輸入和統計學分析。

一、遼寧省農村信仰現狀和特征

從總體上看,被調查者1212人,其中男性634人,女性578人。在男性當中,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人數共計197人,占男性被調查者的31%;在女性當中,三大宗教的人數共計214人,占女性被調查者的37%。男女信教群眾合計411人,占被調查者1212人的33.9%。

從年齡結構上來看,被調查者1212人中,(1)年齡在18-30歲的被調查者共計400人,其中男性196人,女性204人。其中信仰三大宗教的共計122人,占被調查者的30.5%。(2)年齡在30-50歲的被調查者547人,其中男性290人,女性257人。信仰三大宗教的男性105人,女性110人,共計215人,占被調查者的39.3%。(3)年齡在5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265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17人,信仰三大宗教的男性45人,女性52人,共計97人,占被調查者人數的33.6%。

查看全文

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兼論加強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自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可持續發展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各國紛紛制定本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具體落實措施。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取決于該國或該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其生態和地理條件下人民和體制的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可以通過生存支持系統、發展支持系統、環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智力支持系統五大系統來衡量。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和培育,都離不開這五大支持系統的共同作用和綜合貢獻,而其中任何一個支持系統的失敗都會破壞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能力。為了實現遼寧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對遼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然后有針對性地加強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本文將首先圍繞五大支持系統對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做一整體判斷和初步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闡述如何加強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本文以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公布的數字作為分析依據,除區域生態水平和區域管理能力指標外,所有指標均為1999年的數字。

一、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一)生存支持系統

生存支持系統又稱基礎支持系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按人平均的資源數量和質量對于該空間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支撐能力。生存支持系統反映了資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它以供應人口并保證其生理延續為標識。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能夠滿足當代人和以后各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則該國或該地區就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初步條件,如果在自然狀態下不能被滿足,則應依靠科技進步尋求替代資源來滿足人口對資源的需求??梢姡嬷С窒到y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1999年,遼寧生存支持系統總指數為45.17,在全國居第14位,說明資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一般。其中,生存資源稟賦指數為46.72,居全國第21位,說明遼寧生存資源稟賦較差;農業投入水平指數為23.14,居全國第21位,說明遼寧農業投入水平相對較低;資源轉化效率指數為49.93,居全國第5位,說明遼寧資源轉化效率較高;生存持續能力指數為60.87,居全國第13位,說明遼寧生存可持續能力較好。在總數35個源指標中,人均耕地、單位播種面積用電量、單位播種面積化肥施用量、農戶人均生產費用支出、單位播種面積農業財政支出、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農業勞動生產力、化肥利用效率、人均農業生產總產值、單位播種面積農業總產值、農村人均收入、中等教育水平以上農業勞動者比例12個指標居全國前10名,其中,化肥利用效率居全國第1位,說明遼寧在以上諸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居全國后10位的有人均水資源、光合有效輻射、≥10℃積溫、年均霜日4個指標,說明遼寧的水資源相對短缺,氣候資源相對較差。

查看全文

遼寧:29萬公務員“充電”

考試不及格不能晉升領導 據新華社沈陽7月11日電(葛紅霞)遼寧省公務員將進行一次大“充電”??荚嚥患案竦墓珓諉T,將不能晉升為領導。 記者從省人事廳獲悉,從11日開始,遼寧省將對公務員進行公共管理核心課程學習培訓。 這次“充電”將涉及全省29萬左右的公務員,除此之外,一些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也將走進課堂,再當一把學生。此次大規模學習為期三年。

查看全文

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綜述

論文關鍵詞:生態立省高等林業教育發展對策

論文摘要:“生態立省”是遼寧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而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這一戰略決策對遼寧高等林業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林業專業人才成為當務之急。目前,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存在著生源市場進一步縮小、人才市場不穩定、辦學市場空缺等問題,為實現培養高素質林業專業人才的目標,必須調整林業教育的重心,把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積極探索與發展網絡教學等。

一、“生態立省”戰略背景下遼寧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2003年,遼寧省委、省政府在《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堅持生態立省,把林業放在我省生態建設的首位,充分發揮林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提前實現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進程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一舉措充分表明了遼寧省黨政各級領導已清醒地意識到一個地域、社會(含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的有力保障,認識到森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將林業推向了“生態立省”的前沿。

遼寧省確定“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絕非一時應急之策,而是確保遼寧社會、經濟穩健發展及民生質量漸進趨高的永恒性目標。這一決策顯然對遼寧林業的發展提出了從高從嚴要求,這是由森林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所決定的。林業要可持續跨越式發展必然把林業高級科技人才隊伍的相應發展與壯大推至前沿。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么教育則應成為第一潛在生產力,因為一切科學技術必須通過學習才能掌握和運用?!鞍倌甏笥?,教育為本”,加強林業教育,尤其是高等林業教育,是現階段遼寧省“生態立省”戰略能夠得以順利實施的根本要求。

就教育本身而言,無論是基礎理論教育還是專業學科教育,都具有初、中、高三個層次,而教育整體水準高低的關鍵在于高層次的教育。只有高層次知識領域的縱深拓展,才能正確引導中等、初等知識結構的改進和提高。林業教育也離不開這個基本規律。

查看全文

遼寧農業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摘要]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以進一步推動遼寧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遼寧省;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織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近些年來在遼寧省鐵嶺市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下文主要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以期推動遼寧省鐵嶺市農業經濟的發展。

1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外部發展環境所存在的問題

1.1.1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

查看全文

遼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綜述

關鍵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構優化改革創新

內容提要:遼寧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必須以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為主攻方向,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同時,必須深化改革,以創新精神為轉變發展方式提供充足的動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既是時代的命題,艱巨的任務,也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考驗。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遼寧省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務,它不僅關系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進程,也關乎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今后五年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是時代的命題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科學發展的時代要求。2010年以來,關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一直被廣泛熱議:先是年初,國際著名觀察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刊登署名文章,他認為新世紀頭十年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大衰退,而是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帶來的綠色;接著是全國“兩會”前,《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以“決定現代化命運的重大抉擇”為題的署名文章,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繼60年前新中國成立的社會制度轉型、30年前實行改革開放經濟體制轉軌后,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第三次重大抉擇;之后,關于經濟轉型命題的探討,頻頻見諸于各種高層研討和新聞媒體中,而且從理論到實踐,被經濟界及各方所重視,其原因和背景就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現代化進程中必須破解的問題。世界不少國家在邁入現代化門檻后,最初發展勢頭相當不錯,但后來紛紛停滯、甚至逆轉,比如“拉美陷阱”、“日韓停滯”等,原因是沒有及時調整發展方式。從我國看,近年來由“電荒”到“油荒”,再到“氣荒”,2010年初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又鬧起了“人荒”,對此有的專家懷疑中國已經出現“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變為短缺。

查看全文

婚禮主持人串詞—遼寧

主持人串詞

開場白:親愛的各位來賓,尊敬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很榮幸的接受了馬氏家族的邀請主持今天的婚禮慶典,在這里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東道主向各位嘉賓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新人的婚禮表示由衷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歡迎您的到來!

請主婚人:今天我們的凱萊酒點是嘉賓滿座盛友如云,是您的到來為我們新人的婚禮帶來了祥云瑞氣,為新人帶來了忠心的祝福,這正是天喜地喜人更喜,新人新景結新婚!在今天熱鬧的婚禮現場嘉賓高興,朋友高興,新人高興,最高興的莫過于新人的父母雙親了,四位老人含辛茹苦的將新人撫育成人,這其中的情其中的意在今天這隆重而又莊嚴的婚禮現場將表現的淋漓盡致,接下來,讓我們用掌聲有請——新郎新娘的父母雙親帶著對新人的祝福和希望到我們的典禮臺上就坐,為一對新人主婚!

新人入場:親愛的來賓,尊敬的各位朋友,愛情是神圣的,婚姻是愛情的避風港,今天,我們的一對新人,他們的愛情經過了春天的播種,夏天的耕耘,秋天的成熟,冬天的考驗,今天,終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接下來,我代表中國人民共和國愛情辦公室,代表中國民族婚姻美滿辦事處,邀請現場的每一位瀟灑的先生,漂亮的女士,用我們最誠摯,最熱烈,最響亮,最美好的掌聲有請我們的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心貼著心,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入大廳?。ɑ槎Y進行曲,花瓣,童男童女手拿花籃在新人前面走灑花瓣)

介紹新人:伴隨著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我們的一對新人帶著所有嘉賓的美好祝福登上了屬于他們的婚禮殿堂,在座的嘉賓朋友們可以看到,我們新郎的臉上蕩漾著幸福的微笑,新娘的嘴角掛著新婚的羞澀,今天我們的新郎官站在這里真是儀表堂堂,風流倜儻,一表人才,氣宇軒昂啊,他有著對新娘的萬種柔情,有著對事業的無窮的向往,有著對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有著對小家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今天我們的馬立國新婚的大喜時刻,請現場的親戚們,朋友們,領導們,同學們將我們大家對新郎的祝賀與祝?;身懥恋恼坡曀徒o我們的新郎,祝福他新婚幸福,前程似錦?。ㄕ坡暎?/p>

查看全文

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問題研究

摘要:沈陽被列入到國家全面改革創新試驗區這一事件,對于東北老工業區而言既意味著機遇,但同時也意味著將要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遼寧通過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發展,成果顯著,但是同時也凸顯出了更多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本文提出從科技創新的幾個方面共同發力,以期能夠為遼寧科技創新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創新改革;遼寧;科技創新;現存問題;對策研究

1前言

那么何為創新驅動?邁克爾•波特最先使用了創新驅動的概念的并把它劃分為四個階段: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財富驅動。自此,發達國家己經將創新驅動帶動經濟發展作為最為基本的戰略選擇。在創新驅動中,科技創新毋庸置疑會成為其核心,而其他方面的創新,例如文化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市場創新等則是圍繞著這個核心進行建立,最終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創新驅動系統。所以面對創新驅動的核心,我們自然而然地對于科技創新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2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現存問題

《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選擇1個跨省級行政區域、4個省級行政區域,分別為上海、廣東、安徽、四川和3個省級行政區域的核心區具體為武漢、西安、沈陽,對上述地區進行系統部署。”(內容來源于《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載于搜狗百科)。自此,沈陽被列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這對于沈陽而言,甚至對于遼寧而言,無疑是一個從“東北老工業基地”進行轉型的良好時機。有機遇也意味著有挑戰。并且在創新途中也有問題不斷顯現出來。(1)創新性人才流失嚴重。創新性人才是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動力源泉,只有源源不斷科技型、知識型人才投身于科技創新之中,才能迸發出新的活力。根據遼寧統計信息中心的相關數據,2017年遼寧全年研究生招生3.9萬人,普通本??普猩?6.1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1.4萬人,總計畢業生達到50余萬人。遼寧作為教育大省本身并不缺少創新性人才,但是完成學業之后選擇留在遼寧,為遼寧經濟貢獻一份力量的人才卻寥寥無幾。從下面的表格不難看出,遼寧與北上廣深相比,對于人才的吸引力遠遠不夠,所以遼寧能夠挽留這些創新性人才的可能性較小。所以為了遼寧的科技創新能夠更上一層樓,如何能夠吸引并且留住這些創新性人才也是當務之急。圖片來源于:2017年中國人才流動大數據報告!從這里看懂職業未來(2)科技創新的環境欠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本情況就是資源型企業占據一定的比例。隨著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成本的增加,這些企業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造成這些企業不可遏制的虧損。隨之而來的就是難以轉型或者轉型速度慢而且效率不高。所以產業結構的僵化也限制科技創新的發展。長期的結構僵化意味著遼寧的科技創新軟環境的建設仍然需要提升。

查看全文

遼寧特色文化城市創建思考

1特色文化城市的基本內涵和精髓

在傳統意義上,文化城市一般理解為是以宗教、藝術、科學、教育、文物古跡等文化機制為主要職能的城市[1]。但是,根據世界城市的發展趨勢,并結合目前城市發展的戰略與經濟訴求,應該對文化城市進行新的界定。近些年來,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進展。例如,劉士林提出,文化城市是以城市文化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是最能體現人類文明發展高度的新型城市,是兼顧了傳統與未來、最適合人居需求的科學與全面發展的城市模式[2];再如,劉合林提出,文化城市是以城市文化為核心手段組織城市經濟活動、社會網絡與空間形態,支持城市文化多樣性需求與城市增長機器本質,處于不斷發展狀態的充滿人情味的現代城市生活空間[3],等等。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們深入探討文化城市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具有重要啟示。文化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理念,內涵十分豐富。首先,文化城市是一種經濟增長方式。在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城市化背景下,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已經成為社會財富的重要增長因素,成為城市經濟系統中重要的新生產要素,并構成新時代全新的生產形態和發展方式。建設文化城市,就是要用文化生產力豐富當代生產力系統,用文化軟資源補充經濟發展的資源儲備,帶動和實現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次,文化城市是一種城市發展模式。文化城市是一種完全不同于“政治城市”、“經濟城市”的新的城市類型,是一種以提高發展質量與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城市化模式。她在更高層次上闡釋了城市文明,是一種以文化資源為客觀生產對象,以審美機能為主體勞動條件,以文化創意、藝術設計、景觀創造等為中介與過程,以適合人的審美生存與全面發展的社會空間為目標的城市理念與形態[2]。第三,文化城市是人本主義城市理念的具體體現。城市的本質在于不僅要使人生活得安全、富裕、健康,同時還要使人感到生活得愉快、活得自由、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尊嚴。但是,正如雅各布斯于1961年所指出的那樣,城市的大規模更新建設以及規劃師們所主張的規劃理念和手法并沒有將城市引向親切宜人的居住環境,反而造成了城市空間的冷漠、資金的浪費以及城市貧民窟的惡化與擴張[3]。因此,新的城市圖景需要引入文化城市這一概念,以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的城市理念,為人類個體過上美好生活提供真實的空間。文化城市的內涵雖然十分豐富,但其精髓在于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文化城市內在的、恒久的生命力,是文化城市的魅力所在。在當今世界上,凡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化城市,都是具有文化個性的特色城市。如倫敦、巴黎、羅馬、維也納、紐約等城市之所以著名,不僅依賴其雄厚的經濟基礎,更依賴這些城市歷經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所沉積下來的城市特色文化。我國城市文化資源十分豐厚,特色鮮明,這既為發展文化生產力提供了“地大物博”的生產對象,并直接決定著城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2],同時又為城市化發展指出了方向,即把營造令人愉悅的工作、生活、休閑環境與氛圍作為根本出發點,建設具有高質量的、充滿人情味的文化城市。我國文化城市建設要緊緊圍繞自身的特色文化來進行,使其城市文化具有某種唯一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文化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2工業遺產保護與遼寧工業特色文化城市建設的關系

遼寧工業遺產記錄了城市的發展歷史,反映了城市企業開創與發展、輝煌與衰落的坎坷歷程,體現了城市產業工人開創進取的拼搏精神和難以忘懷的奮斗人生。因此,遼寧工業遺產保護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遼寧特色文化城市建設應是工業特色文化城市建設。

2.1遼寧城市均為工業城市,其中重工業城市特別是資源型城市占絕大多數

遼寧城鎮建設始于燕國設立遼東郡、遼西郡時期,最早形成的城鎮一般是中央所轄地方郡(府、州)、縣統治機構的所在地,有的城鎮還曾被作為國都。自清王朝建立至鴉片戰爭前,遼寧境內較著名的城鎮有奉天、錦州、海城、復州、鐵嶺、營口、撫順、本溪湖等,它們都是軍事或行政中心并兼有工商交易的功能。1840年鴉片戰爭后,特別是1861年營口開港后,隨著外國勢力的進入和中東鐵路的興建,遼寧地區煤炭、鐵礦等資源的開發,鐵路及沿海港口的出現,遼寧原有的城鎮均轉型為工業城鎮,并先后出現了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城市。到1949年,遼寧主要的工業城市有10個,即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安東、錦州、營口、阜新和遼陽[5]。新中國成立后,遼寧城鎮建設進一步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遼河油田的開發,在遼河平原上又崛起了盤錦等石油城市。到1985年,遼寧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其中僅省轄的工業城市就有13個[6](表1),有的大工業城市如沈陽等還具有區域經濟極核作用,聞名遐邇。從表1中可以看出,遼寧工業城市中除營口、遼陽等城市外均為重工業城市,其中又以資源型城市為主。所謂資源型城市,主要是指因資源的開采或開發而興起,并主要依靠資源型產業支持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城市類型。據筆者統計,全國現有資源型城市118個,包括典型資源型城市60個,其中遼寧有資源型城市7個(撫順、阜新、鐵法、北票、葫蘆島、本溪、盤錦),并且均為典型資源型城市,分別占全國總數的6%和12%。另據筆者統計,從2008到2009年,國務院連續公布兩批共44個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區),其中遼寧占有7個(阜新、北票、撫順、葫蘆島市南票區、遼陽市弓長嶺區、葫蘆島市楊家杖子區、盤錦),約占總數的16%。這些資源枯竭型城市(區)雖然目前面臨發展衰退的困境,但有些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