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躋身全省經濟強縣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0-19 05:26:00

導語:縣躋身全省經濟強縣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躋身全省經濟強縣的調查與思考

一、全縣經濟發展現狀。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2004年,全縣實現gdp53.32億元,增長12.39%,人均gdp為5521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4億元,增長9.6%;第二產業增加值18.9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20.28億元,增長10.9%。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4億元,增長35%,完成財政總收入20018萬元,增長20.4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2.6:31.1:36.3。綜合gdp、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總收入等幾項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我縣在全市各縣區排位均列前茅,但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經濟質量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我縣產業結構多年來“三分天下”的格局仍然沒有打破,工業所占比重較低,骨干企業中水泥建材業和硅錳冶煉業占大多數,市場風險大,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很不穩定。另外,我縣的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較低,在全市排名居后。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我縣經濟發展總量和財政總收入在全市各縣區中雖然位居前列,但跳出永州看xx,與省內先進縣相比,無論是發展規模、發展速度以及人均占有量,均存在較大的差距。

——從經濟指標來看。gdp不到瀏陽的一半,是邵東的64%;財政總收入是瀏陽的1/6,是寧鄉和望城的1/3,是邵東、望城的3/5。在產業結構上,省內四個經濟強縣工業經濟對整個經濟的支撐作用十分明顯,我縣工業經濟無論是總產值還是規模工業產值均遠遠落后。

——從經濟特色來看。農業方面,我縣傳統農業成分比重大,在推進產業化上,雖有金浩植物油、天龍米業、銀利來米業等3家省級龍頭加工企業,但其他產業尚無龍頭。作為生豬養殖大縣,我縣至今沒有一家肉類加工企業。生姜、香芋、黃花菜、草席、烤煙等傳統農產品,由于多年來沒有采取得力措施重點培育,最終形不成規模效應。相比之下,作為煙花爆竹之鄉的瀏陽市,近年來選擇烤煙作為農業特色產品,發展烤煙面積13萬余畝,去年產烤煙1.35萬噸,成為全省最大的烤煙生產基地之一。工業方面,我縣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區一園、兩點兩線”的發展格局,機電、冶煉、水泥、玻璃、煙花爆竹作為我縣的主導產業正在持續發展,但這些產業在近期內還沒有做大做強,對財政的貢獻尚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境內企業多半是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低的“五小”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全縣還沒有像瀏陽煙花爆竹業那樣能帶動30億產值的強勢產業。旅游業方面,缺乏投入和打捆包裝,開發利用工作十分滯后,“旅游活縣”的戰略目標還沒有擺到應有的高度。如浯溪、石洞源等重點景區,多年來面貌依舊,沒有發揮應有的潛力和拉動效應。

——從政策落實上看。近幾年來,我縣致力于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具體落實上還不到位,有令不行、政令“梗阻”的現象比較嚴重。譬如少數部門領導開會表態信誓旦旦,實際工作中卻背道而馳,加之監督機制不完善,致使許多政策寫在紙上、停在嘴上,落實不到行動上。如我縣的政務服務中心,各部門派駐的人員多數是拍不了板、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企業辦事通過服務中心后仍然要到有關部門去拜局長乃至股長、辦事員的“碼頭”。而望城、瀏陽、耒陽等縣(市)的政務大廳,將主要部門的審批服務項目納入統一管理,實行統一組織、一站式服務,部門派出的負責人能當場拍板,大大簡化了辦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從人才資源上看。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完成和受外界優越條件的吸引,我縣原有專業技術人員以各種形式大量外流,近7年來,共流失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0余人,特別是經濟類中、高職稱人才流失非常嚴重,而冒尖的后備人才難以脫穎而出,我縣多年來已沒有一人考上北大、清華。耒陽市則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拉動該市經濟長效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人才環境不斷優化,人才資源豐富。據了解,目前該市在中央各部辦委局任職的就達70余人,優越的人才資源已成為反哺該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從發展環境上看。在硬環境方面,我縣近幾年來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步改善了全縣的投資環境。但與省內外經濟發達縣相比,我們仍處于落后狀態。如當前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用地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白水科技工業園因各方原因,郵政、銀行、通訊、餐飲服務等配套不全;祁黎工業小區水電路訊網絡建設問題多年來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各企業主反映強烈。在軟環境方面,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方面,企業融資較為困難。全縣大小企業普遍存在受資金制約的狀況,造成相當一部分企業無法擴大再生產和進行技術升級換代。據統計,近幾年全縣貸款增幅大大低于gdp增長速度。2004年全縣貸款比年初增加10459萬元,增長4.5%,低于gdp增速近8個百分點,嚴重制約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整治環境力度不夠。我縣雖然加大了對環境的治理力度,對年納稅3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實行“綠卡”保護,將工業園區定為“無費區”,縣級收費實行“零費制”。但總體看來,我縣經濟發展環境仍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一是“四亂”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部門受利益驅動,對明令取消或降低標準的收費項目仍然是我行我素,超標收費、交叉收費、重復收費的現象屢禁不止。有些部門巧立名目,強行或變相向企業拉贊助、攤派報刊雜志,有些部門化執法行為為創收手段,亂收費、亂罰款、以罰代管。二是社會治安問題比較突出。有些地方地霸、路霸橫行,企業防不勝防。如白水科技工業園,周邊少數群眾以強攬工程、提高車輛運輸價格等為目的阻工、鬧事現象時有發生。三是部門服務還不到位。少數部門收費多、服務少,甚至不服務也收費。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能拖就拖,辦事效率低,造成企業主疲于奔波,將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于協調關系上,企業主意見很大。與我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耒陽、瀏陽、望城、宜章、清遠等地,在優化經濟環境中,真正做到了動真格、來硬的。如在對工業園區的管理上,全面推行了多家費一家收、多家分,收費部門(包括省、市垂直管理部門)不經園區管理單位的同意,不準入園,不出示政務中心的介紹信不準收費。特別是瀏陽市在優化經濟環境中,對全市87個部門實行目標管理,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企業主對部門實行背靠背打分測評,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通報,對連續3次排在后3位的,解組領導班子(對直管單位則向其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調換主要領導);宜章縣也實行了紀委牽頭的測評制,對優化環境進行獎優懲劣。

三、面臨的機遇和優勢。在正視現有經濟基礎、政策、環境等方面與全省經濟強縣差距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xx力爭2—3年時間內,在永州率先跨入全省經濟強縣之列,既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優勢。

(一)政策機遇。目前,國家有關部委根據中央提出關于“中部崛起”發展戰略的要求,加緊研究部署,可望出臺一系列重要措施。中部六省為加快實施這項戰略,都已鋪展藍圖,力爭搶占先機。我縣作為湘西南大縣,同樣將承受國家政策對中部崛起的傾斜。

(二)區位優勢。一方面,隨著華南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泛珠三角區9+2區域合作”的推進,使湖南成為了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和“后花園”,我縣作為湖南與廣東經濟互動和產業承接的前沿陣地之一,發展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隨著衡棗高速通車、湘桂鐵路改線和太澳高速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拉近我縣與外界的距離,逐步消除地處偏遠內陸的不利因素,使我縣成為南接珠三角經濟圈、北承長株潭經濟區的一個重要支點。

(三)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農產品種類較多。優質稻、柑桔、油茶、生豬、香芋、生姜、竹木等傳統產品可以為農產品加工業拓展廣闊的空間,現有金浩、天龍、銀利來等龍頭加工企業以及正在逐步壯大的神怡、湘妹等加工企業,將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二是水能開發成為亮點。投資3億元的曬北灘水庫電站、投資近10億元的浯溪水電站和各類小水電的開工建設,將為全縣工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每年將提供近億元的稅收。三是旅游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浯溪、石洞源、金洞漂流、三圣湖風景區等景點的開發,將有力拉動第三產業向前邁進。四是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我縣是一個百萬人口大縣,農村勞動力近50萬,能滿足各種加工產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力需求。

(四)民營經濟發展后勁較足。目前,全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4家,其中年產銷上億元的企業3家,3000—5000萬元的企業11家,工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去年全縣民營企業共完成總產值82.89億元,其中完成民營工業總產值34.1億元,分別增長13%、18.8%,民營企業上交本地稅金達9720萬元。科力、鑫利、天龍、金浩、銀利來等幾個重點民營企業,將通過擴產提級,成為產值率先達億的旗艦企業。機電、水泥、煙花爆竹、玻璃制品企業正積極進行開發建設。白水科技工業園內的豐達機電、宏源木業、寶達食品、金豐橡塑等幾個骨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給整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五)干部群眾渴望經濟騰飛的愿望十分強烈。縣委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環境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民營富縣、旅游活縣、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縣委九屆四次全會又提出了“用2—3年時間,在永州率先跨入全省經濟強縣之列,加速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發展目標,圍繞這一工作目標,縣委、縣政府進行了精心部署,縣委及時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工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在全縣形成了以工業推動經濟發展,重視工業、支持工業和服務工業的強大氛圍,為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臺。全縣群眾也十分渴望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步伐。目前,“只有發展才能解決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已成為我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

四、幾點建議

今后的2—3年,是我縣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可以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在這種形勢下,我縣要躋身全省經濟20強,就必須找準差距,培育亮點,增強后勁,努力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運行。

(一)找準發展定位,打造xx經濟發展新形象。隨著珠三角經濟區自南向北輻射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縣市將本地的發展定位與之聯在一起。如廣東省清遠市就將自己定位為“珠三角后花園”,汕尾市提出了建設珠三角“東花園”的口號,我省郴州市則打出了“粵港澳后花園”的牌子。我縣地處永州北大門,從地理位置上看,處于粵、湘、桂結合部,南承珠三角經濟輻射,北受長株潭經濟區拉動,可以說是南北經濟的重要通道和支點。基于這種新的形勢,建議對我縣的發展定位再進行一次深入的分析研究,打造出xx經濟發展的戰略口號和品牌形象。

(二)認真分析形勢,制訂符合縣情的發展目標。綜合分析省內外發展大勢,結合xx實際,要用2—3年時間,擠進前20位,成為全省的經濟強縣,就必須對全縣的經濟發展大勢有一個充分科學的估價,把趕超目標定得高一點,把發展目光看得遠一點,在立足縣情的基礎上進行強勢追趕。從全省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縣要實現趕超目標,到2007年,全縣gdp必須達到80億元,年均增速在1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要實現總產值20億元,工業實現總稅收突破1億元,年均增速要分別在18.5%、15.6%以上。

(三)明確發展思路,努力尋找經濟發展突破口。一方面,要以工業為主導,“膨脹”經濟總量。一是要突出發展重點。當前要在繼續加大對現有74家年產值500萬以上的規模企業的引導、培育力度的同時,圍繞科力電機、鑫利冶煉、天龍米業、金浩植物油等龍頭企業的發展,突出抓好10個投入在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技改項目的實施,不斷提高工業整體實力。二是要培育新的增長點。要要在學習借鑒瀏陽經驗,大力發展“兩點兩線”、“一區一園”主要經濟區的基礎上,引入集團化運作模式,進一步整合大村甸玻璃業和羊角塘煙花爆竹業,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要以瀟湘集團改制為契機,做大水泥業,盡快落實年產150萬噸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的招商引資工作,全力打造全縣水泥龍頭企業;要重點抓好白水科技工業園內所上項目的竣工投產,實現企業效益與財政稅收同步增長。另一方面,要以資源為依托,壯大特色產業。農業方面:要依托糧、油、果、畜等傳統農產品資源,按照產業化和市場農業的運作要求,全力打造金浩、天龍、銀利來、神怡、綠海、寶達等特色品牌,積極引入開發生姜、香芋、生豬等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努力實現財稅增長和農民增收雙贏。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推動全縣農業穩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工業方面: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市場為導向,重點搞好維尼龍生產項目、鈣系列產品開發、20萬畝柑桔商品化處理、5萬噸肉食、水產加工等項目;要做大做強以曬北灘、浯溪水電站為重點的水電業,以科力公司為龍頭的機電產業,以瀟湘集團為龍頭的水泥產業,以鑫利公司為重點的治煉產業,努力促使工業經濟的大幅增長。旅游業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包裝、促銷力度,形成以浯溪風景區為核心的文化旅游、以三圣湖風景區為核心的觀光旅游和以石洞源風景區為核心的紅色旅游主線,加速融入張家界、南岳衡山、桂林旅游黃金走廊。同時要迅速開展對八廟溫泉、龍溪李家故居、梅溪馬祖洞等旅游資源的保護、招商、開發工作,打造多個旅游小亮點,豐富全縣旅游內容,使全縣旅游業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四)推進城鎮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一是要加快縣城建設。要盡快抓好縣城東改西擴和亮化美化工程,加大縣城規劃的力度,大力發展城市特色經濟、特色文化和特色建筑,提升城市品位。同時切實抓好工業項目區的規劃和建設,引導一批污染少、效益高的產業落戶城區,不僅要將縣城城區打造成旅游業、服務業的重要載體,而且要將其打造成各類企業和經濟實體的重要載體,形成“以城區擴容提質帶動產業落戶,以產業發展帶動城區擴容提質”的高效運作模式。二是要繼續搞好小城鎮建設。要堅持產業興鎮,走小城鎮建設、經濟園區建設、市場建設“三位一體”的發展路子,到2007年全面形成浯溪工貿中心、科教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和黎家坪建材工業城、羊角塘—梅溪煙花爆竹城、大村甸玻璃制品城、八寶竹木加工城、白水、觀音灘“三來一補”加工城、文明鋪—大忠橋邊貿城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城鎮,營造多個“洼地”效應。

(五)突出項目帶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一是要搞好項目儲備。繼續強化項目包裝,抓好以肉類加工、冷藏倉貯為重點的農業加工項目、以水泥建材為重點的工業項目、以水電開發為重點的能源項目建設,建立橫向覆蓋各個領域的項目庫,營造“不論產業一二三,不論項目大與小,不論資金多與少,不論對象內與外”的招商氛圍。二是要創新招商形式。要通過在經濟發達地區定期舉辦項目會、叩門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吸引更多的大中項目特別是對財政貢獻大的項目到我縣安家落戶。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招商引資的獎勵力度,鼓勵廣大干部職工參與到招商中來。當前,要抓緊做好堰塘鋪電站和瀟湘集團兩個大項目各類矛盾的協調工作,力爭在近期內招商成功。三是要夯實項目責任制。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鄉鎮、部門爭資引項目標責任制,將爭資金、引項目作為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重點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要強化項目協調和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住、做得大、有效益。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才支撐作用。一是對全縣有關的人才政策要進行大清理,廢除那些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老政策,盡快出臺一套積極高效的人才政策和措施,打造xx人才洼地。二是要在全縣廣泛開展評選“名師、名醫”等活動,層層選拔各類人才,對貢獻突出的優秀人才,建議由政府設立特殊津貼予以獎勵。三是對“教師節”、“護士節”以及其他各類有關尊重專業技術人才的節日,各級各部門領導要積極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特別是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要多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其安心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四是對每年的人才招聘、招考工作,要充分尊重用人單位的意見,人事部門要和用人單位搞好配合,根據工種需要制訂考試擇用標準,有針對性的選拔各類實用人才。

(七)堅持環境立縣,構筑經濟發展平臺。一是要進一步健全縣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招商引資目標考核等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集體,縣財政要拿出專項資金進行重獎,對未完成任務的要采取組織、經濟措施予以處罰。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兩點兩線,一區一園”主要經濟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切實解決好當前祁黎工業小區工業用水不足的難題,加快白水科技工業園郵政、銀行、通訊、餐飲服務等配套行業的入園步伐。三是要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功能,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切實簡化辦事程序,全面落實“一站式收費,一條龍服務”;各派駐單位要明確有拍板權的人員入駐政務服務中心,對各部門新出臺的收費項目,必須經有關職能部門嚴格把關,并與企業協商溝通,由政務中心統一征收。要擴大我縣中小企業擔保資金注入,對效益好、發展前景大的中小企業,實行政策傾斜,幫助企業擴大再生產。要整合有關信息資源,豐富政府網站,定期xx經濟信息,擴大xx影響。要建立縣委書記、縣長定期約見企業主制度,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幫助企業化解實際困難。四是要進一步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內部改革,逐步減少吃財政飯、吃事業費人員數量,緩解單位收支矛盾和財政供養負擔,為推動全縣經濟健康運行創造良好環境。五是要進一步加大打擊“四亂”行為力度,工業園區管委會、工業管理部門、縣優化辦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能,齊抓共管,切實加大對環境治理的監督力度,人大、政協、紀委牽頭,每年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企業主、群眾代表,定期對各相關部門進行測評,并通過媒體通報,對反映好的部門進行表彰,對破壞經濟環境、影響惡劣的案件采取堅決措施予以查處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