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傳幫帶模式分析

時間:2023-02-16 08:54:13

導語:青年教師傳幫帶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青年教師是國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然而,青年教師通常教學創(chuàng)新理念不強、經(jīng)驗較少且缺乏平臺。基于“傳幫帶”機制,可以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提升其師德師風、理論素養(yǎng)、教案編寫、教學技能與科研實踐等方面的能力。文章以“病理檢驗技術”授課為例,闡述了如何在“傳幫帶”機制下對青年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具體包括:加強認識,提升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整合資源,保證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質量;因材施教,助力找準創(chuàng)新方向;逆向思考,錘煉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導師輪轉,豐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問題導向,鼓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正向激勵,踐行使命勇于擔當。

【關鍵詞】“傳幫帶”;高校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病理檢驗技術

近來年,許多高校都依據(jù)自身情況建立了助力青年教師成長的“傳幫帶”機制,即在青年教師進入高校后,單位通過單選或雙選的方式,為青年教師安排指導教師,用這種“老帶新”“先帶后”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提升師德師風、理論素養(yǎng)、教案編寫、教學技能與科研實踐等能力[4-5]。“傳幫帶”模式主要以一個帶教教師指導一個或多個青年教師的形式開展,指導教師和青年教師通常在同一個教學團隊,主要形式是教學觀摩[6-7]。然而,青年教師因發(fā)展的階段不同、需求不同,單一模式的“傳幫帶”更側重于快速站穩(wěn)課堂,而忽略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例如,以“教學觀摩”為例,這種方式的確能讓青年教師快速學到一部分教學方法,但是,聽太多同樣類型的課后,教學方法可能會固化,因此創(chuàng)新就被限制在了框架中[8]。筆者是一名青年教師,自入校后被安排與指導教師一起對“病理檢驗技術”這門課進行共同授課。“病理檢驗技術”是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與核心課程,理論和實踐并行,可以為臨床和相關檢驗機構輸送大量具備病理檢驗技術能力的人才。病理學技術和病理學就像自行車的兩個車輪相輔相成,病理學技術的進步也同時促進了組織細胞病理學、器官病理學、超微結構病理學、免疫生物病理學以及數(shù)字病理學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能夠勝任“病理檢驗技術”教學,且有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師,對于病理檢驗技術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初次上課的青年教師,不僅對于課程還是課堂都是陌生的,如何能盡快突圍?在學校開展的青年教師帶教計劃扶持下,指導教師與筆者在“病理檢驗技術”的授課中開展了長達一年時間的“傳幫帶”實踐,重點探索了如何基于“傳幫帶”模式更好地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促進青年教師的創(chuàng)新成長,助力青年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文章匯聚了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以饗讀者。

1探索多樣化的“傳幫帶”創(chuàng)新成長形式

1.1加強認識,提升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對意識層面上的理解是強化行動的第一要務。指導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教師的任務,青年教師也有不斷提升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責任,兩者是一個成長共同體。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方面,指導教師帶給青年教師充分的引領。然而,在實際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不管是教案撰寫、教學設計還是實際授課等,青年教師都會遭遇各種挫折,每一個教育困境同時也迫使指導教師與青年教師共同面對。這些教育教學問題也是啟發(fā)青年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最佳機會,比如進一步研究難點課程、撰寫教學論文、申請教研項目和參加教學比賽等。因此,應加強指導教師與青年教師對“傳幫帶”共同體意識的理解,使二者在相互教學的促進中,在相互支撐的相處中,螺旋式提升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與實踐水平,并進而幫助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激情得到進一步提升。

1.2整合資源,保證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質量對課程內容的不夠熟悉是阻礙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的困難之一。因此,指導教師的“傳幫帶”可以從多角度全面整合課程資源,從而保證青年教師在日后的教學創(chuàng)新中突出重點,確保授課質量。“病理檢驗技術”這門課的教學培養(yǎng)實踐可以分為授課前和授課后的資源整合。授課前,指導教師會就相關章節(jié)對筆者進行重點輔導。比如通過結合教學大綱、教學設計、PPT和課本,幫助青年教師一一捋清教學重點。此外,課后習題中的原理也需要完全掌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指導教師讓筆者將當前與所授課程有關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包括所有與課程相關的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PPT與視頻、教學實驗指導,以及曾經(jīng)撰寫過的教研項目和參加過的教學比賽相關內容。在對課程梳理和歸納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通過全面地了解課程資源,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1.3因材施教,助力找準創(chuàng)新方向眾所周知,對待學生要因材施教。其實在“傳幫帶”的過程中,指導教師也需要結合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學科發(fā)展的特征因材施教,靈活培養(yǎng)。上海健康醫(yī)學院新進青年教師一般都已獲得博士學歷,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促使其教學與科研更好地融合。在“病理檢驗技術”課程中,指導教師根據(jù)青年教師已有的分子實驗的背景,讓青年教師首次上課先從免疫組化、原位雜交這兩章與科研結合較緊密的部分開始。由于筆者對這兩個實驗內容較為熟悉,所以在首次上課時心中沒有那么慌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能胸有成竹地回答。以免疫組化這一章為例,在授課中筆者引入了“如何為多輪治療后仍出現(xiàn)進展的三陰性乳腺癌開出精準治療方案”的科學問題。三陰性乳腺癌因三種治療靶點均是陰性,因此是“最難治療、最易復發(fā)”的乳腺癌類別,尤其是那些經(jīng)歷過多輪治療后病情仍然進展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他們的生命已然進入倒計時,該如何挽救這類患者的生命?科學家們通過大規(guī)模樣本的基因組測序,找到了四個可以用來鑒別三陰性乳腺癌分子亞型的免疫組化生物標志物(雄激素受體、DCLK1、CD8和FOXC1)。臨床上只要對這四個生物標記物進行免疫組化檢測,就可以識別三陰性乳腺癌的不同分子亞型,從而開始干預和治療。因免疫組化檢測僅需幾百元,與動輒上千元的基因檢測費用相比,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和推廣性。通過引入以上科學問題,可以讓學生了解免疫組化檢驗在病理診斷中的重要價值,并激發(fā)學生探索科研的積極性,同時筆者也收獲了學生對此次授課內容的認可。正是這種有的放矢的教學,可以讓筆者在熟悉的領域中先取得一些成就感,并促使自己進一步做出創(chuàng)新。

1.4逆向思考,錘煉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青年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往往是先從教學觀摩中開始的,這也是“傳幫帶”模式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在教學觀摩中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教學設計,從“教”的角度學習指導教師如何教學。但這種以聽課為主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只聽同樣類型的課,可能會導致教學設計的固化,從而限制創(chuàng)新成長。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不僅對指導教師的理論課和實驗課進行觀摩學習,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還聽了許多網(wǎng)課。此外,指導教師與筆者還共同觀摩了許多其他教師的課程。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增進教學思想的碰撞,筆者建議青年教師多進行逆向思考,比如“如果我來上這堂課,哪里可以增加創(chuàng)新點?”,通過這種方式使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得以不斷錘煉。以“病理檢驗技術”中特殊染色中的糖原PAS染色這一內容為例。正常情況下,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機體提供能量,如果糖原的分解出現(xiàn)了問題會怎樣呢?原來的教學設計是通過圖片來引入此問題。通過逆向思考,筆者將原教學設計進行了改良,以“龐貝病學霸男孩———王唯佳”作為案例,引出上述問題。龐貝病是一種罕見的基因病,發(fā)病率為4萬分之一至5萬分之一,因機體編碼阿爾法糖苷酶的基因突變或缺失,使肌糖原在肌細胞溶酶體累積,溶酶體破裂釋放溶酶體酶分解肌細胞,導致肌無力和肌萎縮的征象。王唯佳雖然身患龐貝病,忍受著無盡的折磨,卻在苦痛的人生中開出了絢爛之花,他與命運頑強抗爭,最終被南開大學錄取。通過王唯佳的案例,引出判斷龐貝病的特殊染色方法,即通過對肌肉組織活檢,對糖原進行PAS染色。隨之,開啟正式的授課內容。這段以“龐貝病學霸男孩———王唯佳”引入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產(chǎn)生代入感,也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思政教育,能讓學生體會“沒有打倒我的一定會使我更加強大”的堅定信念,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拼搏精神。

1.5導師輪轉,豐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常,“傳幫帶”中指導教師確定后就不再變動。這是有優(yōu)勢的,比如增加師徒間的默契和信任,增進交流與研討。然而,綁定導師后,青年教師學到的教學模式往往也會逐漸固化,這也可能限制青年教師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踐中,實施導師輪轉的“傳幫帶”是有益的。青年教師入校后,即使確定導師后,以輪轉的形式再與多位資深教師進行學習。這種培養(yǎng)方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讓青年教師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并結合個性特點與需要,結合學科專業(yè)的特征需求,助力青年教師的創(chuàng)新成長。

1.6問題導向,鼓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青年教師一定會收獲不少教學心得,也會出現(xiàn)很多教學問題。比如“如何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如何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如何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等。指導教師讓筆者以這些問題作為導向,并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案,也會鼓勵筆者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如何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這個問題為例,筆者在原位雜交這一章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對其進行探索。“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于2014年提出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將課堂時間進行對半分。即在一堂課的時間中任課教師講授一半,學生討論一半,并在講授與討論之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內化吸收[9]。基于對分課堂的理念,筆者將兩學時的課程當堂對分為1學時“授課”,1學時“自主學習+討論+答題與反思”。為了能在1學時中將原位雜交的內容重點覆蓋,筆者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主要包括對這一章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分為背景介紹、實驗原理、技術方法及應用場景四個模塊。授課中,重點講述背景介紹、實驗原理與技術方法這三個模塊,并將應用場景的模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在留白的時間中,還設置一些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還可以對之前的授課重點進行回顧。最后再進行答題與反思。采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作用。筆者通過調研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反映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更多的學習主動性,且對這種當堂對分的教學模式認可度高。在思政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病理檢驗技術的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也一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10]。作為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學生,大四會在臨床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其中在病理科的輪轉也是必需的。為了能夠讓學生提前進入實習角色,了解臨床工作的內容,指導教師鼓勵筆者在課堂上引入“病理小品”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并在“傳幫帶”中進行實踐。即,鼓勵學生拍攝、制作病理小品視頻,并在課堂上表演,演繹將來在病理科實習中可能發(fā)生的一些故事。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學生做的往往比教師預想的還要好。他們不僅寫出了涉及的醫(yī)患關系、職業(yè)操守、工作態(tài)度以及與帶教教師和同事們相處等方面的非常有意義的腳本,還通過小組的演繹,指出在病理科常常出錯的地方,哪些實驗疏漏會造成什么樣的重大影響。在害羞的演繹、輕松的氛圍中,加深對病理檢驗技術常規(guī)工作的認識,同時也讓潤物無聲的思政元素像一股清泉逐漸流進學生的心中。

1.7正向激勵,踐行使命勇于擔當青年教師的創(chuàng)新成長關系著教師團隊與高校發(fā)展的明天和未來。但是,現(xiàn)階段青年教師在較低的薪資、嚴格的考評體制和高強度的工作投入下往往導致壓力陡增,進而影響了“傳幫帶”的質量。隨著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政策的出臺,賦予了高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11]。因此,高校應出臺相關鼓勵青年教師成長的精準有效的正向激勵措施[12]。比如,在物質獎勵方面,可設立“傳幫帶基金”,授權給指導教師使用,并由導師決定經(jīng)費的支出;在精神獎勵方面,鼓勵對入選的導師和被幫扶的青年教師頒發(fā)選聘證書。在導師幫扶下青年教師所獲得的榮譽將成為優(yōu)秀導師評選的一項指標。開展優(yōu)秀導師評選,給予導師相應榮譽;在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方面,對有導師經(jīng)歷、績效突出的,在晉升職務時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予以考慮。通過正向激勵并提升其激勵的精準度,使導師和青年教師能踐行使命勇于擔當,讓他們有更寬廣的發(fā)展平臺,從而切實提高教師的創(chuàng)新成長質量。

2結束語

青年教師普遍具有學歷高、能力強、思想活、視域廣的特點,是承擔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中堅力量。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關系著人才培養(yǎng)的未來,關系著教育事業(yè)的未來”[13]。然而,初入課堂的青年教師通常創(chuàng)新理念不強、經(jīng)驗較少且缺乏平臺,其創(chuàng)新成長受限。在此背景下,該文重點探討了如何基于“傳幫帶”模式更好地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促進青年教師的創(chuàng)新成長,助力青年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我們以“病理檢驗技術”授課為例,提出了多樣化“傳幫帶”模式下對青年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重要舉措,以期對青年教師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提供借鑒和參考。

作者:冉子涵 李雪梅 單位:上海健康醫(yī)學院醫(yī)學技術學院病理生物教研室